養生/解凍五十肩 3招緩解疼痛

俗話說:「三十腕、四十肘、五十肩」,各類疾病都有好發的年齡層。五十肩常出現在40至60歲、女性發生率高,最明顯的病症是手抬不起來,因為肩關節囊裡面沾黏或發炎了,導致肩膀活動的角度受到限制。物理治療師表示,肩膀疼痛、僵硬,可檢視「雙手伸直上舉」動作,過程中若引發疼痛或雙手高度不一樣,則要進一步求診復健科。
嚴重沾黏 需要開刀
專業物理治療師許愷彥表示,五十肩的成因分為原發性、次發性,原發性沒有特殊原因,可能與退化有關;次發性則是因使用過度、姿勢不良、術後沾黏,以及有糖尿病、腦中風、甲狀腺疾病的病史。
五十肩跟媽媽手、肌腱炎、肩夾擠症候群的症狀相似,常被搞混,若未能妥善治療處理,嚴重沾黏者需要開刀清除發炎組織,讓肩部恢復正常。
五十肩病程分四期:前期(疼痛期)、中期(漸凍期)、中後期(冰凍期)、後期(解凍期)。前期主要表現為肩膀疼痛,活動度稍微受限;漸凍期是手臂無法抬高,痛到無法穿脫衣物,影響生活或工作;再一段時間進入冰凍期,疼痛感慢慢消失,但是肩關節卡住無法上抬;到了解凍期,身體自癒能力會逐步恢復,但各病程發展時間不一。
緩解疼痛 在家能做
既然五十肩過了解凍期後,疼痛就會稍緩,是否就不需要接受治療?許愷彥提醒,若錯過五十肩的復健黃金期,會拖延成更大的問題,包括反覆復發的「頑固型五十肩」、肩關節永久性損傷。因病程時期不同,各階段的治療重點分別是減少疼痛(熱療和電療)、增加關節活動能力、強化肌力訓練,加上持之以恆的自我復健運動。
許愷彥推薦三招在家就能做的徒手復健,依自身可承受強度放鬆筋膜,把肩膀沾黏的地方拉開,告別惱人的又痛又卡。
五十肩症狀有哪些?
手臂疼痛難舉高,靠外力也無法舉起。
肩膀活動度減少,無法穿脫衣服、拿高處物品。
靜止時比活動時還要痛,甚至痛到無法睡覺。
僵硬感明顯,肩部多角度受限。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