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專頁/川普新政下 擁合法身分也有風險

川普總統一連串的移民政策行動,遠遠超出了對犯了罪的外籍民眾的打擊範圍。川普若獲得2月已由聯邦參院通過決議案中包含的1750億元的預算資金,他將擁有實行大規模遣返行動所需的財力。
從近期政府的幾項措施來看,不僅是無證移民面臨被遣返的風險,那些尚未獲得永久居民或美國公民身分的人,甚至是擁有合法身分的人,也存在著被川普總統新政策波及的風險。
7類申請 加嚴審查
根據2025年3月5日發布第90卷第42號的「聯邦公報」,美國移民局(USCIS)發布了60天意見徵詢通知,根據第14161號行政命令「保護美國免受外國恐怖分子及其他國家安全和公共安全威脅」,推動更嚴格的審查標準,全面收集信息,強化與篩查篩查所有可能導致不予批准或拒絕移民福利的申請。
移民申請表從特定族群收集社群媒體識別碼,以加強身分驗證、背景審查與國安篩查。由於移民官員將花費時間審查申請人的社群媒體帳戶,將延長案件審理時間。
移民局將篩查的申請類別如下:I-485調整身分申請、I-131旅行文件申請、N-400入籍申請、I-589庇護與暫緩遣返申請、I-751臨時綠卡轉正式綠卡申請、I-590難民登記、I-730難民庇護所親電親屬申請書。
強化的審查措施不僅影響美國境內向美國移民局申請移民福利的人,也波及持非移民簽證入境美國的人。例如,一位持H-1B簽證的計算機科學家在入境時,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致電其雇主確認信息,因對方記不清細節,結果該科學家被遣返。另一名來自中國的工程學博士生,持有F-1學生簽證,但CBP官員發現她在領事館遞交的簡歷與其筆記本中儲存的完整版不同,要求她撤回入境申請並返回中國重新申辦F-1簽證。
作者從CBP官員處了解到,CBP對所有入境申請者實施更嚴格的審查。美國移民局於2025年2月28日發布了PM-602-0187政策備忘錄「針對不可入境與可遣返的的外籍人士案件發出出庭通知」,此政策回到了過去的做法,即當移民局對申請人的申請做出不利的判決時,申請人沒有合法身分可依靠,即對申請人發出出庭通知(NTA),要求其出庭遣返程序。
就職業移民申請而言,若申請被拒,且受益人在美無合法身分或符合遣返條件,美國移民局也將發出NTA,特別針對簽署I-129非移民工作者申請(如E-1/E-2條約貿易者和投資者、H-1B受益人、O-1受益人)等人。
此外,檢控酌情權大幅限縮,「只應在非常有限且令人信服的情況下,行使此權限,並參考所有USCIS與國土安全部 (DHS)指導方針、執法優先事項、個案事實及任何DHS相關利益後做出決定」。
ICE擴權 可在移民局逮人
美國正在回到過去。去USCIS地區辦公室面談的申請人,可能再次面臨極大壓力與風險。在面談過程中是否會被拘留的疑問,將再次浮現。過去,一些移民局前身(INS)與美國移民局官員出於自身安全考量,不願在現場做出拒絕判決,擔心引發肢體衝突。但如今政策嚴厲,辦理人員可請ICE(移民與海關執法局)官員到場,再做判決,並當場逮捕申請人。
川普政府針對加速遣返的政策相當隱晦,指示ICE官員在執法酌情權的行使過程中,審查並考慮是否對符合條件的對象啟動加速遣返程序(針對在美停留未滿兩年者)。該政策要求終止所有正常的遣返程序和任何現行的假釋身分,特別是針對那些根據川普備忘錄而自動終止假釋的人士。即便是那些已經提出庇護申請或計畫申請庇護的人,該指令仍表示,加速遣返程序包含庇護審查。
2月18日在移民與海關執法局內部流傳的快速遣返備忘錄中,川普政府指示ICE官員識別那些可以無需法庭聽證、迅速遣返出境的移民,透過加速遣返程序加快驅逐行動。根據美國移民律師協會(AILA)等多方消息來源報導,該備忘錄瞄準了一些「唾手可得」的目標,其中一些人持有某種合法身分,另一些入境外國人在某些情況下有資格申請調整為永久居民身分。
路透報導的ICE加速遣返最新指導方針,具體目標如下幾類:
1.曾被CBP釋放但未申請庇護者,包括獲假釋入境的外國人、收到CBP報到通知(NTR)的人,以及根據替代拘留計畫(ATD)或有條件假釋計畫(PWC)處理的假釋人士;
2.抵達邊境口岸時被CBP認定為「不准入境」並已獲釋者,只要其不准入境的原因涉及詐騙、故意虛假陳述或缺乏有效移民文件,對這類人員執行加速遣返程序不受時間限制;
3.已獲得「暫緩遣返令」者(即證明有迫害恐懼或曾受迫害,達到可能遭受迫害的標準),應考慮遣送往第三國;
移民官員應重新逮捕過去曾因原籍國拒絕接收而無法遣返的移民,目前美方已與這些國家合作取得顯著進展,使其重新接收本國國民,同時也應考慮遣返至第三國。
川普總統擴大加速遣返範圍,更針對使用免簽證計畫(Visa Waiver Program)入境者,這些人以放棄書面申請聽證權利的形式入境,享90天免簽停留,因此喪失聽證機會。
這只是川普總統任期四年的開端,即便是目前持有某種合法身分的人,未來仍可能面臨更多挑戰。除美國永久居民與公民外,所有人都應格外小心,在採取任何可能影響身分的行動前諮詢法律顧問。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