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米炸彈客楊儒門 不悔入獄積極拚農業

「開放稻米、美牛、美豬、核食…台灣農業貿易談判從未站在農民立場,完全是政治處理。」抗議政府開放稻米進口的「白米炸彈客」楊儒門直言,美國來談的都是農民相關團體,台灣上談判桌的幾乎沒有基層農民代表,政府長期如何看待農業、對農民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2022年台灣成為世界貿易組織(WTO)會員後,政府開放美國稻米進口導致國產稻米價格崩跌,「穀賤傷農」引發農民抗議。2003年底,大台北地區出現訴求「不要進口稻米、政府要照顧人民」的土製爆裂物,因附上一小包白米,犯嫌被冠以「白米炸彈客」之名。
一年來,「白米炸彈客」陸續在公園內公廁、路旁公共電話亭、火車站或捷運站廁所、立法院及教育部旁人行道等處放了17顆炸彈,雖然爆裂物未造成人員傷亡,但警方唯恐炸彈客犯行轉趨惡劣,2004年11月25日公布犯嫌影像並提供50萬元台幣檢舉獎金,當晚楊儒門由弟弟載到警局檢舉、自首。
「我在部隊學會製作炸彈,但絕不傷人。」楊儒門表示要求政府不要進口稻米、照顧人民及關懷弱勢族群,但屢向立法院、行政院陳情都石沉大海,出於激憤才採取放炸彈手段。
社運及農運團體認為,台灣「糧食主權」已成了政府參與WTO犧牲品,「白米炸彈客」是惡政下的悲劇產物,發起萬人大會師聲援。不過台北地院認為,如果每個人為表達訴求都像楊儒門般採取激烈手段,將使社會動盪不安,判刑七年六月;聽判的聲援團體群情激憤高喊「楊儒門無罪,政府才有罪」。
二審終結辯論庭,時任台聯立委賴幸媛出庭證稱,她以國安會諮詢委員身分參與台美稻米談判,美國原本要求台灣提高開放稻米進口上限、降低配額外的稻米關稅,白米炸彈事件發生後,美方理解台灣民間對稻米開放的反應,最後未再堅持訴求,「這是1971年以來,台美談判唯一成功的例子,白米炸彈客事件有正面效果」,合議庭認為楊儒門行為「情可憫恕」,改判五年十月、併科10萬元罰金,因檢辯雙方未上訴,全案定讞。
2007年6月19日,時任總統陳水扁宣布特赦楊儒門,被關押938天的楊儒門步出花蓮外役監,對媒體說「將來我要為農民多做點事」。
楊儒門出獄後,積極推廣農業,十多年前以「踩進土裡、讓稻米有色彩」理念在金山、萬里、石門推廣不用農藥的友善耕作「彩田米」,再以複合式農村生態系為架構,營造水稻梯田及生態池,還養水牛耕田,每年插秧、割稻都邀小朋友體驗,讓孩子知道如何和環境共存、讓永續不是口號。
「我一點都不後悔,當年的抗爭擋下第二波稻米進口最讓我欣慰。」楊儒門認為,政府國際農業談判必須考慮糧食安全及食品安全。
「開放農業,重點是要換到其他東西。」前農委會主委、台大動物科學技術學系名譽教授陳保基感嘆,過去國民黨執政,國際貿易談判都「討價還價」,設法讓其他產業獲得一些好處,民進黨執政後都沒換到東西,「開放核食換到什麼?」根本沒有真正的談判,都是被逼迫的。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