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教宗葬禮前 川普澤倫斯基關鍵15分鐘談話內幕

移民探員半夜闖入她家搜查 烏龍一場卻沒收財物

《易經》卜卦與我

占卜之學的原理學說來自《易經》。(圖∕123RF)
占卜之學的原理學說來自《易經》。(圖∕123RF)

先父在世時,遇見困惑難解的問題,常用《易經》卜卦。記得最清楚的一次。是在國共內戰初起時,我們由東北遷至上海,嗣後上海時局不穩,家父不能決定是否舉家遷往台灣,抑或停留在上海。他自認甚少參與政治,自己又是位技術人員,即使中共來臨,想來應無大礙。無法決定之下,他用《易經》卜了一個卦。他抓了一把圍棋子,分為兩堆。數了棋子數目之後,棄去一些棋子。如此重複數次之後,得到一卦,然後翻開《易經》,一面看一面想。最後決定我們應去台灣。根據後來發展,如果留在上海,以我的家世,恐怕在文化大革命時難逃被批鬥的命運。我當時只有十歲左右,並不瞭解算卦方法。可是心中對卜卦充滿好奇,認為《易經》真是一本神奇的書。

我年幼時,在父母教導之下,有了一些國學基礎。嗣後由於興趣,頗讀了一些古書。發現古人遇見疑惑難解的問題,也常以占卜決疑。占卜在中國有長遠的歴史。例如據《尚書.洪範》記載,約三千年前周武王伐紂後,向箕子請教治理天下的方法。箕子告訴武王,從大禹以來,治理天下的賢明君主都需要做到九件事(洪範九疇)。其中第七件事就是遇見疑難問題時,就應以占卜來解決疑問。中國古籍中就有不少占卜的紀錄。例如在《左傳》中除了有不少以占卜釋疑的記錄之外,我們還常讀到「遇師之臨」、「遇觀之否」之類的句子,由注釋知道,這些也都是在講《易經》上的卦象變化。可是我當時對這卦象是怎麼得來的、又怎麼變化的並不瞭解。找來《易經》一看,《易經》繫辭中寫有占卜過程:「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以象兩,掛一以象三……」可是文辭簡略,深奧難懂。

後來讀了一些《易經》的注疏,漸漸瞭解《易經》占卜的過程。知道《易經》中每一卦,是由六個爻所組成。每個爻可以是陰爻或是陽爻。陽爻(—)由一橫所代表,陰爻(--) 的記號則是一橫中斷為兩部分。占卜就是讓我們一個個逐步地求得這六個爻,以成為一個卦。在占卜過程中,每個陰爻又可分為「老陰」或「少陰」。每一陽爻可以分為「老陽」或「少陽」。這種分別視占卜的過程而定。這六個爻所組成的卦叫「本卦」。但如這卦中之爻,有老陽或是老陰,因這兩種爻到了陽或陰的極點,它們會由陽變為陰,或由陰變為陽,經過這樣的變化之後,又會得到一個新的卦。這新的卦叫作原卦的「之卦」。占卜的人就由這起變化爻的爻辭,來判斷吉凶。

《易經》占卜,古人認為經過這樣的程序,能一窺冥冥之中的天機。是否真能如此我並不知道。但大多數現代的人,可能不再接受《易經》有這種「成變化而行鬼神」的力量。那麼《易經》在今日是否還值得研究?我想關於《易經》本身的研究自是無庸置疑的,因為《易經》包涵了中國文化中許多觀念的源頭:如陰陽五行、中醫理論、風水建築……等等。不讀《易經》,很難瞭解到這些觀念的來龍去脈。不知道一點占卜的學問也很難瞭解到一些古典上的記載。因此研究《易經》對於現代人而言,也有其價值的。

我自己曾試過幾次占卜。對我來說,求卦是一種內省的過程。因為《易經》卦象多半陰陽參雜,很少能肯定地告訴我們一個「是」或「否」的答案。我們充其量只能借由卦辭的觸動,使我們在自己意識裡,找到一個使自己心安理得的結論。這就是一種內省的過程。借由《易經》占卜,常能使我們達到一種很深層的內省。因為用《易經》占卜,需要經過一串很嚴肅的步驟,我們需要一個一個爻地去求六次。在這過程中,心裡必須盡量屏棄雜念。等到求得卦時,人有時會進入到一種在坐禪時才能達到的狀態。這時會忘記時間和四周環境,思想卻會特別敏銳,在尋求卦象啟示時,自己就和自己的意識、甚至於下意識,進行一種對話。這是一項值得嘗試的經驗。

這樣解釋或許還是不夠,占卜求卦的結果,有時並不全是自己心底的意念。求卦者有時確有面對超越個人的經驗。《易經》的八八六十四卦,是古人根據他們累積的經驗,把人生境遇分別為六十四種基本的情況。每占一卦是讓我們進入這六十四種基本情況之一:在這種基本情況之下,我們需要決定應該如何自處。我們所讀到的卦辭,是古人記錄他們在這環境下自處的經驗。我們看到的是古人使用的符號,想的是古人對這些符號的解釋。我們遵循的是古人的思想模式。我所面對的就不僅是我自己的下意識,而是中國文化中,自古留下來的一個模式。這或許就是心裡學家榮格( Carl Jung )所說的一種「原型」(Archetype),一種集體的意識。我讀了《易經》之後,發現我對榮格的理論有了更清楚的瞭解。

先父有些朋友,非常相信《易經》算卦。認為《易經》算卦非常靈驗。我不知道《易經》算卦究竟有多靈驗。但是《易經》裡有兩句話卻很值得我們注意;這是《易經》繫辭裡,說明占卜過程開始的兩句話:「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據古來注疏,「衍」字在此處有二解。一是「衍」通「運」,有運算、推算之意(此註見《周易集解》)。另一解為廣闊無涯或綿延不絕之意(見《康熙字典》)。無論何解「大衍」此處均是有關天地之推算。至於「大衍」之數為何是五十?古來注疏多認為五十是天地之數。此數從何而來,此處姑且不論。值得注意的是,「其用四十有九」:人們能用到的只有五十中的四十九份。這似乎是說天地之中,永遠有一份是人類無法觸及的,這是三千年前古人說的一句話,我想這句話在今日仍然為真。或許《易經》以此告訴我們,無論我們怎麼精研《易經》占卜,它仍然無法能讓我們看到未來的全貌。(寄自加州

陰陽八卦之學正是來自《易經》。(圖∕123RF)
陰陽八卦之學正是來自《易經》。(圖∕123RF)

加州 中共

上一則

活著就是幸福

下一則

華裔律師鐘宜珍首部小說「山東的女兒」改編家族史 獲紐時推薦

➤➤➤世界新聞網全新推出「消費頻道」,提供好吃、好玩、好買的實用消費資訊,以及最新個人退休、理財、保險等省錢妙方,還有增進家居生活品質的最新情報。每天關注「消費頻道」,天天有新鮮事!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

世界新聞網為提供更佳的網站體驗,採cookies分析。如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
更多cookies、隱私權聲明可參考我們的「 隱私權與條款more > Worldjournal.com use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on our site. By using this site, you agree to our use of cookies.To find out more, read our update privacy policy.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