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蘭西斯肯餐具

去美國骨董市場打聽弗蘭西斯肯陶瓷餐具(Franciscan Ware),會發現價格高得十分莫名其妙。透過我這東方人的審美觀看這餐具,其實很一般,鄉村風格,其中以「蘋果」、「沙漠玫瑰」,以及以美洲印地安人晨星圖騰為靈感的「星爆」系列最知名。也許,圖案全部手繪是該瓷器的最大賣點,美國文化向來對獨一無二的手工製品標以重酬價位,作為對匠人和創作者的最高致意。
在社區老人中心轄下的二手店做了近十年義工的我,也是到了最近才看到有「不識貨的子孫」,捐獻了幾件骨董款的弗蘭西斯肯餐具給我們單位(見圖)。像這樣知名的精品,不可能作一般二手貨處理,直接標個三、五美元擺上貨架賤賣出去,而是有專門負責的義工來拍照,要不送去骨董店寄賣,要不送拍賣行估價競拍,或者貼上骨董網拍平台。
五十多年前,一套弗蘭西斯肯陶瓷餐具據說上百美元起,到二○二四年,一件出自美國原廠無破損的馬克杯都可以叫價到五十美元,一套二十多件的餐宴用杯盤組則是一千五百美元起跳。
這款餐具從一九三四年開始製造,生產廠商經過了三次重組,經典圖案最早都在美國設計和繪製,一九八四年該廠被一玻璃製造商併購,系列名稱不變,相同圖案卻都已外包英國、法國以及葡萄牙生產。至今收集該瓷器的藏家,多較獨鍾美國產地版本,出產年代介於一九四一年至一九八四年之間,似乎是以將那不成套的系列「湊足」為樂,因而特定款式的單件很是搶手。
管理二手店的主管薇姬,今年八十多歲,先生曾因工作結識過不少富人。有關於弗蘭西斯肯陶瓷餐具,她有個故事可講:
話說上世紀六○年代中期的一個感恩節,薇姬與先生及兩個念小學的孩子,全家受邀去一富有夫婦家作客,這對夫婦屬於各自都是富二代的結合,結婚多年無孩子,男主人是薇姬先生的老闆相識多年的客戶之子。請客當天,女主人和薇姬頭一次見面,她熱情地領著薇姬去看客廳櫥櫃裡的各種收藏,其中就有一整套弗蘭西斯肯「沙漠玫瑰」,在當時據說花了快要三百美元。
當天的「大餐」除了女主人親手烘烤的餡料火雞,加上薇姬以客人身分帶去的一個自家烤的蘋果派以外,麵包是在超市現購的法棍,香菇濃湯是金寶罐頭湯,配菜的洋芋泥球,則是用熱水沖泡的即食馬鈴薯雪片粉;而淋在芋泥上的肉汁,本應直接用烤火雞的肉汁水來勾芡會更鮮美而地道,不知為何女主人卻開了現成的肉汁罐頭加熱後,往洋芋泥上一澆,吃得出絲絲鐵罐味來。
說是請客,特地以感恩節為名目、坐在高級紅木餐桌上的一頓宴席,竟是以用過就扔的一次性紙盤子及紙巾來招待。開了一瓶高檔的紅酒,卻用透明塑膠杯來裝,那年代十分流行一種一次性酒杯,杯身和底座是分開的,用時上下相扣安裝起來。女主人給兩個孩子擺上一樣的塑膠酒杯盛上橙汁來乾杯,那是唯一讓孩子們對這頓飯感到新鮮有趣的體驗。
估計顧慮到孩童有可能不小心打破餐盤,以及事後不用清洗碗盤的考量。在用餐談話中薇姬赫然驚覺,女主人原來是個「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嬌嬌女,那火雞是她烤的沒錯,其實就只有開了爐火,但處理那隻雞、能讓它烤出好味道的是傭人,那天很不巧地臨時請假,於是女主人只得獨自撐場,招待得荒腔走板。
「那麼昂貴的一套餐具,就只買來鎖在櫃子裡,等哪天客人來時顯擺。請個客卻摳門到這個份上,連個普通正經的瓷盤和玻璃杯都不懂得拿出來,我都為她尷尬。」薇姬說她年輕時性子很烈,吃過那頓飯後感到莫名屈辱,在回家的路上跟先生說,她以後再也不要跟這家子人有任何往來和聯繫。
然後,四個多月過去,先生從老闆處聽聞富人家男主人患急症猝逝。那位做個飯就只懂得開罐頭的女人,繼承了房子和所有財產,包括那套她男人生前都不曾使用過的昂貴餐具。
看來,中西文化對於收藏的概念,還真有天淵之別。西洋人「及時行樂」的人生觀,不僅顯現在購買豪華餐具自用兼待客的習慣上,在特殊節慶的餐宴中大手大腳使用骨董餐具者亦大有人在。反觀我們中國人,不管是不是骨董,被列入「收藏」的物件就是寶貝,僅止於觀賞的分享,就已能讓人感到與對方交情乃見。
除非遇到真不識貨者,否則,你看到有哪個中國人會大方到拿汝窯盤來裝水果、拿琺琅彩碗盛飯、用雞缸杯泡茶來招待客人的?薇姬的失望,固然出自期待過高,但那對富有夫婦不懂待人接物到了一個頗為奇葩的境界,這點亦無可置否。
為撰此文,特別搜尋研究了這款餐具,想了解到底魅力何在,卻發現它被點名含鉛超標得十分誇張,在二十一世紀的法規下完全不合法,真每天拿來盛食物享用,恐已慢性中毒。想到薇姬為一頓飯的餐盤不到位,記恨了人家近五十年,忍不住找個機會跟她發表了一下我的想法:真是幸好那套會讓人鉛中毒的高級餐具,當年被鎖在櫃子裡純作觀賞,沒拿出來禍害到你們全家老小。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