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塞隆納過情人節(上)

一年一度的情人節來臨,讓我不由想起了在西班牙巴塞隆納度過的一個不同尋常的情人節。二○一一年春暖花開的四月,我有機會訪問了巴塞隆納,那是一座充滿春意、充滿生機、充滿魅力、充滿感情的海濱城市。
抵達巴塞隆納之日,正值當地的情人節。當我漫步在最著名的蘭布拉斯大道上,猶如置身於鮮花的海洋,而且,不僅這條大道,在其他街道上,處處可見象徵愛情的紅玫瑰,這點,與其他城市的情人節並無不同。但是,此處的節日使人難以忘懷的是,除去鮮花之外,只見大街小巷,處處遍布書攤,每處書攤邊,都圍滿了選書和買書的人群(見圖),在為數不多的書店裡, 也是人頭攢動。
原來巴塞隆納的情人節與一般的情人節不同,它被稱為聖喬治節(Saint George's Day)。聖喬治是古羅馬的一位騎士,在傳說中,他殺死了邪惡的龍,救下了公主,並向她獻上了一朵沾著龍的鮮血的紅玫瑰。聖喬治卒於公元三○三年四月二十三日,此後,人們就將這一天作為節日來紀念他。
在這裡必須一提的是,巴塞隆納位於加泰羅尼亞地區,而加泰羅尼亞和西班牙其他地區迥然不同,它有自己的語言、自己的旗幟、自己的文化與傳統。一九二三年,聖喬治節在男人饋贈女人玫瑰外增加了一項傳統:女人饋贈男人書籍。故而,這一天也被稱為玫瑰日與書籍日。
使四月二十三日更富有意義的是,本日也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兩位大師:英國莎士比亞與西班牙塞萬提斯的辭世之日。據估計,當天有超過六百萬枝玫瑰與價值超過兩千萬歐元的書籍售出。
將玫瑰與書籍相連,男人贈玫瑰,女人贈書籍,使情人節改變了單向饋贈的傳統,被賦予了嶄新的意義。玫瑰僅僅是一種愛慕的表示,而那精心選擇的書籍,可以蘊含多重深意。它可以是熾熱愛情的表達,可以是對對方人格的期盼,可以是對某種缺點的婉言指出,可以是某種隱喻,也可以是對今日的看法和對未來的展望。當姑娘在挑選書籍之時,會把自己想說的話寄語於書中,而小伙在閱讀書籍之時,也會竭盡腦汁揣摩自己的情人挑中此書的含義。雙方都會對這「書」禮格外重視。
玫瑰終會凋零,但好書留給人的思索與觸動會永存,它甚至會影響人一生的道路。飄著玫瑰芳香的書籍,化為浪漫的記憶,永存於情人心中,這是多美妙的一幕。這樣的禮物使情人節充滿了雋永、深刻與不同尋常的含義。
以前,我從未知道巴塞隆納有一個如此不同尋常的情人節,望著眼前熱情洋溢的買書與買花人群,我的心頭頓時湧起一股熱潮。我也是個讀書人,小時候,我可以捧住一本長篇小說,從早讀到晚,連吃飯都可以不顧。記得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封、資、修」的書全部被禁,我無書可讀,感到憂鬱、窒息、孤苦和無聊。
那時,我把家中翻遍,總算找到四冊一套的俄國文豪托爾斯泰所著的「戰爭與和平」,我大喜過望,儘管以我當年的學識與水平,還很難理解這本名著,但我還是「不畏艱難」地把它讀了兩遍。至今,我仍記得托爾斯泰筆下的比爾、娜塔莎等令人難忘的人物形象,更記得全篇透過人物的命運與遭遇,折射出法俄戰爭的時代背景,展現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上)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