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漂亮國說漂亮英語(上)
正值歐巴馬總統再任的最後一年,我每周去做義工的北加州阿拉米達食物庫裡,忽然迎來一批年輕的臨時生力軍,讓整個暑假的糧食發放活動顯得熱鬧異常。他們的年齡大多在二十到二十五、六歲之間,許多來自中國一線城市大學或名校、或成績優異,以及英語口語特別流利,溝通閱讀無礙。
年輕人不遠千里,趁著寒假或暑假參加了為期一個月的項目,透過做義工來「體驗美國生活」兼累積「工作經驗」,在中國學生之間,據說已是很受歡迎的一種「刷履歷」,門檻比爭取出國進大公司實習要低很多,名額與選擇也較廣。因此,很多家境比較寬裕的大學生們,還未畢業時即爭相累積這種「出國學習」經驗。
食物庫的義工職責,除了在發放糧食前為各個攤位作準備,發放時需要疏導人潮,並按計算數量正確分發外,有很多時候得為領糧的華人會員們翻譯,此外,有不少老人視力不佳,並因疾病而有特殊膳食需求,為他們閱讀包裝上的糖鹽成分,或找出有無過敏原,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任務。
我定期負責發放的烘培甜點攤位,是兩張六英尺寬的摺疊長桌,很受歡迎,但也常讓人路過之際萬分糾結。尤其是上了年紀的華人會員們,總嫌美國人的糕點做得太甜太油,看著誘人卻不敢拿回家吃,我有時會把標籤研究一遍後,隨口跟人提點哪種點心比較清淡可口,值得去嘗試。會員中誰有糖尿病,或對麥麩或雞蛋過敏,以及每次來採辦都傾向於取走哪類餅乾還是蛋糕,我都一清二楚。
食物庫主管臨時安插了兩名美女義工到我的攤子上,A來自福州,W來自杭州,兩人都是大一學生。我用中文跟她們稍作交代,發放糧食時則三人中英語齊發,A還跟我一樣通曉閩南語。
因為語言程度佳,兩女接觸其他英語為母語的對象,無論應對進退都遊刃有餘,無論是讀標籤、還是辨識盒包裝上的糕點名稱種類,繼而反映在正確幫助會員們的作業效率上,都很讓人印象深刻。
才從與她倆邊忙邊聊時得知,這個義工項目名額競爭激烈,需上美國駐中國大使館去面試,面試官皆為精通中英語的洋人官員,英語口語不行的,當場淘汰。該梯次總共只錄取了三十個名額發簽證,大概是「百裡挑一」的機率,其中有一半申請者分到加州地區;而有些去不成美國或英國的,就轉投其他類似項目,改去紐西蘭、澳洲或加拿大等以英語為主要語言的國家。(上)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