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道指連跌三日 盤中震幅近2600點 那指意外小漲

華人入境美國若簽署這份表格 恐被遣返 綠卡也會喪失

深圳大梅沙的記憶

聽新聞
test
0:00 /0:00
大梅沙望向香港離島吉澳。
大梅沙望向香港離島吉澳。

半世紀前的深圳只是一個小墟鎮,而現在已發展成一個國際大都市,市容設計由於地域廣闊,比香港猶有過之。

幾十年前深圳周邊只是荒山原野,而現在高樓林立馬路縱橫,地鐵四通八達,其建設環景觀感不輸香港地鐵。以前只有羅湖口岸才熱鬧一點,如今繁盛現象到處可見,用今天的時尚術語,確是「一張白紙才可描繪出最美的畫」,這點相信很多到深圳旅遊的人都會有此感覺。

而大梅沙卻是深圳市東南的一個海岸景點。這裡面向大鵬灣,背靠梅花尖山脈,視野開闊且海水清澈,加之海岸公園建設特色令人嘆為觀止。從海岸往南望去,香港離島吉澳歷歷在目,由於沒怎樣大肆改變,望眼大鵬灣景觀基本與幾十年前無異,與靠西港口鹽田大相徑庭。

鹽田在港商造陸建成巨輪碼頭後,海灣幾乎填海三分有一,與香港水域分界已大為靠近,鹽田西北面梧桐山荒野原林面積已大為減少。而大梅沙雖亦原野消失,但未至大舉填海,原本地貌還在,只不過是田野變作馬路及飯店高樓而已。如今到大小梅沙海岸交通實在方便,只需乘坐地鐵即可到達,而一切變化令人思緒萬千,數十年前之景像忽又歷歷在目、湧現眼前。

那是一九七五年五月,其時香港已實施抵壘政策,所以偷渡往港又徒添難度。以前只要踏入港界即算功成,可取得身分證,如今卻要進入市區才算數,否則在離島邊界被擒,則一律遣返深圳。

當時我與友人從東莞出發,經清溪,跨過寶安龍崗平原後,從東南面碧嶺山脊切入,在三洲田水庫邊踏上梅花尖山脈東面山腰,就發現整個大鵬灣即盡收眼底。而整個大梅沙就在腳下,已抵達海邊最後一重山了,那種興奮感覺現在還記憶猶新。

經過一整天的休息及觀察,大梅沙實際就是一個小平原,從我們山下到海邊估算不到兩公里。平原中有一小村莊,它周邊都是田野旱地,而望港界離島吉澳目測估算不太遠,但地圖標記直線也有近五公里,正常來講這點距離,我們年輕時候都是有把握的。

五月下旬海水基本上回溫,由於自己在鹽田曾經失手,讓狼狗追及被擒,所以選擇靠東面大梅沙海岸下水。據我估計,駐紮在鹽田軍營之軍人即使晚上巡邏,也不會到大梅沙這邊,從這邊越界應該機會高些。

當天晚上十時半後,我與友人小心往海邊前進,而這一田野路段則要在村邊繞過,經過村旁時,我們都脫鞋而行,以免驚動村內家犬吠叫。越過村莊到海邊有一小土崗,清楚看到很多墓埤,明顯是附近村民百年之地。而再往下不遠就是公路,其實這段所謂國防公路,白天觀察也無多少車通過,晚上更是寂靜無聲。我們用最快速度跨過公路,直奔往海邊衝去,事情很簡單。如早一年從此下水,則肯定大功告成,而現在則還要上岸後看造化如何了。

估計下水之時已是晚上十一時多了,正值漲潮,海浪拍岸,也要費點力氣才能衝出海面,當離開岸邊百餘米才覺風平浪靜。海那面吉澳雖無燈光,但島嶼黑影清楚,只要游過這段海面,就可以登上香港這個離島。

大約完成三分之一時,突然背上劇痛,大驚小怪之下,發覺有些物體沾在背上,慌亂之際唯有加速向前,及用手反向將物體拋開。當時海面上這些浮游物體不少,游出一段距離方覺得消失,但黑暗中海面已不見友人蹤影,情急之下也不敢高聲呼喚,只能各自努力,向吉澳奮力游去。

事後才知海面浮游物體乃是海蜇的一種,俗稱百炸,又名火炸,沾在人體會發出毒素,怪不得背痛兩天才告消失。

海水漲定以後又開始退潮。下水之時,目標本是吉澳島之中段,但退潮水都往外海流去,以致到岸之時已是吉澳島東面盡頭。如是氣力不繼,則只能隨水往外漂去,或可登另外離島,當然後果或要重寫了。當攀上島上山脊小路之時,應該是半夜三時後了。島不算大,邊行邊看,走了約半小時就看到前面遠處有燈光,應是島上居民屋舍。本想天亮之前找島民求助,只要碰著願意幫忙之人即成事了,所謂「有錢能使鬼推磨」,當然付錢是在所難免。

正在思索之際,突然路旁竄出三名穿軍服之人,一下就被捉住手臂,當時嚇得不輕,細望之下都非我族類,後來才知是尼泊爾雇傭兵。雖然被擒,但彼等態度也算和善,他們手持對講機,即時通知總部,自己已知大事不好了。被帶到山下兵營之時,一切都已成定局,但又有何法可想呢?

清楚記得,當時那些軍人遞給我一大杯奶茶和一磅嘉頓方包,待到天亮才把我押送往吉澳警處,後輾轉往沙頭角及打鼓嶺差館,遣送回深圳卻又另有一番遭遇了。

想起千辛萬苦抵達吉澳這段失敗經歷,原因是自己思想簡單而不了解當時那裡的情況--根本吉澳這個孤島要進入市區難度太大矣。所以後來在鹽田西部下水,登陸香港邊界榕樹坳再行往鹿頸才能成事。而這次在錯誤的想法下到了一個錯誤的地方,徒勞無功,幾十年過去,當日情景仍常在腦海中浮現,耿耿於懷,想起真令人氣餒。

香港 地鐵 遣返

上一則

夢裡的風景——過光霧山

下一則

龔則韞主講「小說中的人性探索」

➤➤➤世界新聞網全新推出「消費頻道」,提供好吃、好玩、好買的實用消費資訊,以及最新個人退休、理財、保險等省錢妙方,還有增進家居生活品質的最新情報。每天關注「消費頻道」,天天有新鮮事!

超人氣

更多 >

世界新聞網為提供更佳的網站體驗,採cookies分析。如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
更多cookies、隱私權聲明可參考我們的「 隱私權與條款more > Worldjournal.com use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on our site. By using this site, you agree to our use of cookies.To find out more, read our update privacy policy.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