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抗美出招 新春首團30企業「西遊」轉戰中東、中亞等

美中貿易戰升溫,中方除對美部分商品加徵10%至15%的關稅反制,中國貿促會更率領30多家中企前往哈薩克,深入雙方產業鏈合作,藉由「西遊」突破美方打壓。有「小商品外貿之都」稱號的義烏,也對美國加稅不以為然,稱不缺訂單,衝擊不大,更稱「能否找到合適的國家來取代我們,是美國自己的問題」。

綜合觀察者網、香港文匯報等媒體報導,中國企業家「新春出海首團」向西尋找商機,由中國貿促會長任鴻斌率領包括金融、機械製造等30多家企業展開「西遊」,其中三分之一來自能源領域,在此次代表團中占比最高,凸顯中國在能源安全戰略上的深思熟慮。
首團抵達哈薩克後展開為期四天的經貿交流活動,簽署油氣貿易等務實合作文件。之後貿促會還將帶著中企前往中東、中亞、歐洲、非洲等地區開拓多元化市場,商談油氣貿易、汽車、農業機械等方面的合作。
央視旗下自媒體「玉淵譚天」稱,中方簽新單展現面對關稅問題「寸步不讓」,並強調中國在美國打壓下,仍連七年位居全球第一大商品出口國,出口市場愈來愈多元,說明「中國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國」。
「清華金融評論」編委、中國工商聯執委胡定分析,「為應對美國關稅戰,中國企業正在經歷一次供應鏈的整合。」他認為,企業應積極尋求新的合作機會和市場開拓路徑,以應對市場不確定性及成本增加的挑戰。
而有「世界小商品外貿之都」之稱的義烏,則對美國加徵關稅不以為意。路透報導,一家銷售服裝、水瓶等日用品的企業表示,在美國選前就已經預測川普會掌權,「早就做好準備」。另有業者表示,就算美國把關稅提高到50%,也不會造成任何影響,義烏供應商不缺訂單,公司可以透過降低利潤或調整成本來應對,額外成本將轉嫁給終端市場消費者,「對美國來說,能否找到合適的國家來取代我們(中國商品),是他們自己需要考慮的問題」。
而中國對美國部分商品加徵10%至15%關稅,恐影響美國40萬至70萬個工作機會,其中近三分之二來自支持川普的選區。
時代雜誌分析,中方報復關稅衝擊汽車、石化、建築設備商,對北達科他州、印地安納州、俄亥俄州、肯塔基州、西維吉尼亞州等地小型城鎮打擊重大。布魯金斯研究所報告指出,以北達科他州薩金特郡為例,受影響的就業人口僅1600人,卻占全郡勞動市場59%,類似狀況還出現在印第安納州吉布森郡、俄亥俄州諾柏郡、德州艾瑞昂郡。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