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3月起對加國加徵關稅 中官媒:反歧視調查全球首例

針對加拿大去年對中國製造電動車、鋼鐵和鋁產品課徵關稅,中國商務部今天提出對加拿大豌豆、水產品、豬肉等產品加徵關稅作為反歧視措施。中國商務部發言人表示,中方敦促加方立即糾正錯誤做法,取消限制措施,消除不利影響。中國官媒央視的資深政經記者玉淵譚天則稱,這是全球首例也是中國發起的第一起反歧視調查並採取反歧視措施,恰恰說明中方捍衛自身合法利益的能力和決心。
中國商務部發言人8日以「答記者問」的形式對此回應,加方不顧中方多次反對和勸阻,未經調查,對自華進口的相關電動車輛、鋼鐵和鋁等產品採取單邊限制措施,破壞中加經貿關係,中方對此強烈不滿,堅決反對。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相關規定,商務部於2024年9月26日正式就加對華相關限制性措施發起反歧視調查。
中國商務部發言人並稱,經調查,加拿大相關被調查措施構成歧視性限制,影響了正常貿易秩序,損害中國企業正當合法權益。中方決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關稅法》等法律規定,對自加進口部分商品加徵關稅。
玉淵譚天撰文指出,這是全球首次有國家採取反歧視措施,因此具有「歷史意義」。他表示,世界貿易組織前身關稅暨貿易總協定論(GATT),美西方國家率先制定和實施貿易規則,「反傾銷」和「反補貼」等措施都是美西方國家率先使用。現在「反歧視」這一調查工具由中國率先使用,在世界貿易格局趨於混亂局面下,讓中國個維護自身利益的的工具箱中多了一個工具。
玉淵譚天指控,加拿大的加稅行為完全就是政治操弄,就是要針對中國。針對這種明顯的歧視性作法,中國發起了全球首例反歧視調查。
但他指出,中國從發起調查到採取反歧視措施,每一個環節都有充分的法律作為支撐。它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第七條、第三十六條、第三十七條做出的。他表示,中方的調查非常規範,整體調查歷時半年,過程大致分為包括蒐集客觀事實、評估加拿大對華做法的實質、評估中國企業所受影響和廣泛聽取行業意見。屬於開創性地運用新的調查工具,「恰恰說明瞭我們捍衛自身合法利益的能力和決心。」
其中關於中國企業受到影響中,玉淵譚天表示,中國對加拿大的電動車出口,從8月的8972輛直線下滑到12月份的100輛,下降幅度99%。鋼、鋁企業都受到不同程度的衝擊。
他指出,中國設置和啟動了此一調查,是對違反了世貿組織「非歧視原則」做法的有力回應,具有制度上的創新性。並且說明了中國維護自身合法利益的能力和決心。
玉淵譚天強調,中國的反歧視規定適用於對華歧視的所有國家和地區,「如果有哪些國家試圖和美國進行所謂的利益交換,妄圖通過對華加徵關稅的方式來討好美國,來換取美國免除對自己國家的加徵關稅,那中方同樣也會動用這一反歧視工具進行堅決回擊。」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