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拜登川普將辯論 華郵拋大哉問:是否協防台灣

夫妻買夢想屋 首付款匯給假電郵 這類詐騙案爆增

解決遊民問題 各地政府嘗試微社區 房屋小、快、廉

28歲的馬丁尼茲原本流落丹佛街頭,現在他被安排住進微型社區的小公寓。(美聯社)
28歲的馬丁尼茲原本流落丹佛街頭,現在他被安排住進微型社區的小公寓。(美聯社)

全國各地市府多年來面臨遊民人數上升而各種解決方案失敗後,目前嘗試打造微型社區,強調「小、快、廉」;微型社區與帳篷城市不同,能提供穩定,再結合社區四周的服務,能讓住民有效地踏上擁有安全住居之路。

美聯社報導,例如亞特蘭大市中心一處原本沉悶的停車場,目前已用數十個貨櫃改造成一片綠洲,稱做「好樂章」(The Melody)的微型社區,供以往無棲身之地的人居住,目前當地看來不再像停車場,人工草坪鋪在柏油上,四處有盆栽,甚至還有溜狗公園。

這些貨櫃畫分為40個全通式公寓(studio),內有一張單人床、空調、書桌、微波爐、小冰箱、電視、洗碗槽及浴室。

61歲的住民戴蒙德(Cynthia Diamond)以前是名廚師,現在坐棆椅,曾經長期無家可歸,她表示十分感謝現在,「我有自己房門鑰匙了」,只要天主允許,她能住這兒多久就住多久。

丹佛市也開設三個微社區,另改造五個旅社供以往無家可歸的人住。市長強森(Mike Johnston)表示,住居就像梯子,由第一級開始;有些人甚至第一級都沒有,坦白講睡在地上。

丹佛市數據指出,1500多人曾透過住居計畫入住,截至5月仍有八成多的人住著。這些平價的單位在住居成本高昂的城市堪稱恩物。丹佛市設下目標,讓住民六個月內遷出,有能力負擔真正的住處。

28歲的馬丁尼茲(Eric Martinez)原本在街頭及帳篷內輾轉居住,但帳篷城被清除後,與他人被安排住進小艙般的微型社區。丹佛市蓋了三個這類社區,總計約160個居住單位,耗時約六個月;強森市長表示每單位成本約2萬5000元;改造旅社1000個住居單位每個約10萬元。

馬丁尼茲表示,以往不曉得怎樣一直瞧不起自己,但住進微型社區,接受生涯指導後,自己覺得做得不錯,大家也為他高興。

德州奧斯丁市(Austin)設立三個由「小屋」組成的村落;在洛杉磯,由貨櫃輪堆疊起兩個三樓建築,而蓋起232套居住單位。

丹佛市長強森親自體驗微型社區的單房公寓。(美聯社)
丹佛市長強森親自體驗微型社區的單房公寓。(美聯社)

德州 亞特蘭大 遊民

上一則

無證客太多 猶他州發傳單:去別州

下一則

波音星際飛機「回家」 行程又改了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