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眼/解釋充滿「但是」 俞大㵢想滅火反提油救火?
駐美代表俞大㵢理直氣壯地捍衛自己和家人,一邊企圖釐清事實,一邊提油救火,能否真的自證清白,還是催化賴政府的政治風暴?這是一場很有意思的記者會。
俞大㵢親上火線,四次表示人格不容汙衊。
他承認曾使用公務車出門採購,卻說因為車子放在官邸還得定時出門繞繞確保電池運作;認了跟妻兒搭乘公務車賞櫻,先是扯櫻花就在市區,反問記者「難道你沒坐過公務車,順便把你送回家?....這樣是公務嗎?我不知道。」記者回應,沒有。
公務車的使用範圍自有法律規則明定,向來也存在灰色空間;今天這件事情,在他的口中,彷彿是大家都在灰色地帶空間待過,怎麼可以光是指責我?
俞大㵢接著說,館長可以決定怎麼使用公務車,且即便遭到外交部拒絕,仍會繼續爭取採購大型休旅車為公務車,這反映的是資深外交官充分掌握規定的自信,卻忽略法令規範和外界觀感應該並重的問題。
每一項親口承認的周刊爆料,都有但書和解釋;他固然有捍衛自己的權利,卻讓人懷疑所謂「虛心檢討」的真實性;以後怎麼做,是要尊重既有法令規範,還是依然照館長權限行事?
俞大㵢這些爭議的公評,在外交圈引發熱議,有人列舉各種陳年陋規對外交實務的掣肘,細數外交官員為了達成任務且符合規定的兩難與荒謬,有人主張俞的作風太誇張高調,且是非對錯與過去經驗累積無關。
過去不是沒有外交官和政務官因為採購被究責,多的是公務車種種濫用爭議,更不乏有些政壇明星因家人惹出風波在下台後依然官司纏身;擔任駐美代表是俞大㵢畢生的榮耀,不容汙衊,自然也要接受最嚴格檢驗。
顯然俞大㵢也在意外界觀感,否則不會前一天晚上,他不發一語,隔天早上卻又緊急通知加開記者會;來自台北的總統府和外交部承受的壓力,想當然也傳到華府。
俞大㵢的說法能否站得住腳,還能不能獲得府院黨一致背書力挺,或者把自己轉化為朝野攻防的焦點,甚至替賴政府惹來新一波民怨,都替這起本不太受到關注的駐美代表案又續上炒作熱度。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