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等待PCE通膨數據 美股三大股指全都微漲

Axios獨家:前第一夫人米雪兒 私下對拜登家族不滿

美中實力 是否真的「東升西降」?

巴西總統魯拉14日到北京,與習近平會談,會後雙方發表聯合聲明,兩國互為「戰略夥伴」;對北京來說,爭取到任何國家成為戰略夥伴,就是削弱美國的勝利。法國總統馬克宏一周前訪中,中國也與法國結成戰略夥伴,但馬克宏結束訪問後,遭歐美指責,成為北京分化西方的籌碼。

3月底以來,多國領袖絡繹於途,排隊到北京與習會談,除了法國和巴西,還有歐盟、西班牙、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反映出北京的外交攻勢正如火如荼地展開。另一方面,與中國關係愈來愈緊張的美國,也對中國的威脅愈感擔心,朝野紛紛要求,華府制訂更強硬的對中策略。

但美國人到底害怕中國些什麼?是害怕中俄結盟、改寫由美國主導的世界秩序?害怕中國拉攏到更多國家站在北京的一邊?害怕中國的經濟、軍事和政治影響力?害怕中國科技創新、甚至是害怕由中國控制的社交網站抖音?歸根究柢,中國的政治、軍事和外交等影響力的基礎是經濟實力,美國人是否覺得「東升西降」,認為中國的經濟力量已經超過美國?

《經濟學人》有感於北京的猛烈外交攻勢,在最新一期正面評估了美國的經濟實力,發現大多數美國人往往對民調說,美國一代不如一代,下一代的收入將比不上這一代。但數據卻顯示,美國數十年來一直是全球最富裕的國家、經濟也最創新和最有生產力,只有個別依靠石油出口和一些國際金融中心的的國家,人均收入比美國高。《經濟學人》還發現,美國不但數十年來經濟最強,最近三年,在疫情衝擊下,經濟還進一步拋開其他經濟大國。

而大家有目共睹的是,中國經濟被「三年清零」重挫,去年第二季增長率只有0.4%(這是官方數字,不少研究指出,當時實已出現負增長);去年全年的增長只有3%,中國現在的經濟實力比前減弱,至少是比三年前大為減速。

除了三年清零,中國經濟減速的更根本原因是習的經濟政策。從1978到2012年,中國基本上是推行鄧小平的經濟路線,即擁抱市場和自由貿易,但習上台後改變了這一路線,因為他認為,中國發展經濟30多年,社會比前富裕,中產階級崛起,私營企業崛起,對黨造成威脅,導致黨對社會和對私企的控制面臨失控,所以他要打擊私企和科技公司的老闆,藉此達到黨全面控制經濟的目的。

去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決定,今年要以恢復增長為目標。在上月的「兩會」中,中國政府將今年的增長目標訂為5%,這是疫後重開經濟的應有反應,至今為止今年第一季的復甦速度緩慢,但最近房市和消費開始出現復甦跡象。不過專家認為,重開經濟出現的增長,只屬短期反應,長期來說,如果中國真要恢復較快速的增長,則必須進行根本性的改革。

所謂根本性的改革,包括改善與歐美的關係,因為歐美是中國最大的投資與貿易夥伴,關係惡化將有損經貿。另外還要改變對私企的政策,從打擊改為全力支持,有必要立法確保給予私企公平競爭的機會,以及確保企業家的財產安全,唯有這樣,才能讓占了全國GDP 60%和80%就業的私企恢復信心;對於失去競爭力的殭屍國企,則須需要進行私營化。但目前北京並未推行這些根本性的改革,因此現在推行的振興政策,只會收到短期效果,難以恢復快速增長。

1947至1989年是西方與前蘇聯的冷戰時期,當時的美國也對前蘇聯的威脅擔心不已,但到了1989至1991年前蘇聯終於瓦解。1980年代,美國又擔心日本強大,但日本的經濟繁榮1989年達到頂峰,1990年泡沫破滅,從此經濟陷入長期低迷。歷史學者告訴我們,在日本經濟崩潰後,美國人對日本經濟的強大仍擔心不已,例如1991美國仍有暢銷書「即將爆發的對日戰爭」(The coming war with Japan),1992又有暢銷小說「初升的太陽」(Rising Sun),反映出日本經濟崩潰後,美國人對日本仍猶有餘悸。

現在的情況,是否與當年的日本情況相似?中國的經濟力量已不比從前,不少美國人仍害怕「東升西降」。但問題是,中國往後的經濟是否還可以回到以前的快速增長?

北京 日本 馬克宏

上一則

一洲焦點/中共對台軍演:揭開什麼計畫?

下一則

一洲焦點/福斯案粉碎大選舞弊論、聯邦逮紐約2僑領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