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鐵鏽帶」不再是民主黨鐵票倉 拜登下一步何去何從?

長島華人美甲店遭休旅車衝撞 三華人亡 司機酒駕被捕

人工智慧太耗電 全球核電捲土重來

人工智慧(AI)將是第四次工業革命,再次徹底改變我們生活。但人工智慧運算消耗極多電力,世界面臨缺電新危機,石化發電排碳造成地球暖化,全球各地極端天氣如熱浪、狂風暴雨、冰雹等災害不斷,太陽能、風能、海潮發電量不足,使核能發電絕地重生,重獲各國政府和科學家青睞;電動車取代汽油車更需要電力,使各國競相重啟核電廠或發展新核能,成為美中競爭新領域,而台灣反核電還能堅持多久,也是嚴峻挑戰。

國際能源總署(IEA)報告,2023年全球AI耗電4.3 Gigawatt,相當於2021年丹麥全國全年用電量。全球人工智慧運算、加密貨幣挖礦,都增加電力需求。特斯拉CEO馬斯克說,最早明年全球將看到缺乏電力運行所有晶片;輝達CEO黃仁勳也擔憂,過去10年電腦運算和人工智慧提高100萬倍,能源卻未同步增長;OpenAI的CEO奧特曼說,核能是解決AI電力需求不斷成長的最佳方法之一。

人工智慧演算有多耗電?生成式AI運算出一張圖片所用電力,可充飽958支手機;ChatGPT每天需處理約2億個用戶的對話請求,單日耗電達564兆瓦時(即56.4萬度),即是消耗1.7萬個美國家庭的用電量。美國2022年有逾2300個數據中心在運作,微軟、谷歌、亞馬遜合占三分之一,持續增加中。

比爾蓋茲眼見電力不夠,創設TerraPower公司,6月開工興建首座新世代核電廠,核反應爐以液態鈉取代水冷卻,造價只有傳統反應爐一半,預定2030年啟用。美國有十多家公司在發展規模較小、效率更高的核反應爐。

美國核能發電技術本來領先全球,1979年三哩島核洩漏事故後,99座核反應爐部分停運、100餘個新建計畫取消,少數核電廠延長營運,40多年未再新建。93座核電反應爐數量領先全球,發電量占全美18.2%。拜登總統已指明,核電是抗全球暖化關鍵,喬治亞州兩座核電廠不斷延期後,去年、今年分別完工;今年3月,美國重啟密西根州一座核電站,核電面臨新轉折點。

法國、比利時、瑞典、匈牙利各擁71%、46%、47%和37%核電力,占比最高;其他主要經濟體和政府忌諱核電,全球興建中的61座核電廠,中國占27座最多(占全球40%,但中國核電力僅占5%),七年內將陸續完工,美國智庫指出,全球首座第四代高溫氣冷反應爐,去年12月在山東石島灣核電廠啟用,中方宣稱有2200餘組世界首創設備,國產化達93.4%,技術領先美國15年,美國能源部未予置評。

IEA認定,只有對核能持續大量投資,才能在2050年實現零碳排放目標。美國與加、法、英、日、韓、荷等22國協議,2050年前核電產能將增三倍,以實現淨零碳排放。

核能發電出事後的災難,退役後對環境危害,仍然受詬病。愈來愈多專家認為,核能雖不完美,但世間沒有絕對安全的能源,風力發電機殺死鳥類、影響海洋生物;太陽能電池板製造過程產生有毒廢物;風能和太陽能看天吃飯、不完全可靠,煤炭、石油、天然氣「煮沸」地球,地熱、生質燃料、氫氣無法滿足能源需求,核能成為不得不的選項。

相對於傳統核分裂,加州勞倫斯利佛摩國家實驗室2022年12月成功完成核融合實驗,首次實現兩個原子碰撞產出能量,高於引發反應所消耗能量,實現能量淨增益。核融合發電不僅零排放、廢料比核分裂少,也不會引發輻射災難。新創的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公司已籌款20億元,明年將啟用核融合示範反應爐SPARC,2035年聯網發電,如成功商業運轉將領先全球,創造人類無止盡的新能源。

台灣蔡英文政府不惜浪費106億美元,封存快完工的核四廠,同時台灣想大力發展晶片和AI數據中心,需要龐大電力,沒有核電靠什麼能源,成為賴清德執政和台灣發展的新挑戰。

AI發展使全球電力危機提前到來,世界從懼怕核能,如今重新擁抱核能,成為新的典範轉移,想躋身世界前列的國家都須加入競爭。人工智慧、新能源、機器人進入家庭等,未來10至20年我們將親眼看到世界新變局,改變我們生活;而美中能源爭鋒誰能勝出,答案很快會揭曉。

AI 人工智慧 CEO

上一則

調查權 台立法院監察院不扞格

下一則

一洲焦點/百姓可被政府請喝茶?拜川辯論、釋放阿桑吉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