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英右翼領袖法拉吉演講被惡搞 「普亭照」亂入示愛

法國會首輪選舉 投票率創40多年來最高

美中核武對話 相互試探閃躲

美中終於恢復了五年來的首次核武諮商,根據路透報導,今年3月,在上海的酒店會議室,兩國舉行了一個二軌會談,華盛頓派出了六名代表,包括前官員和學者。北京則派出了一個由學者與幾名前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的代表團,雙方都沒有官員參加,舉行的地點也刻意避免官方色彩。

這不是個談判,只能說是一個諮商,雙方先通通氣,了解彼此的想法與紅線,這類討論不能取代正式談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被問到時,也表示「不予評論」,換句話說就是,既不證實,也不否認。

可是能夠恢復是好事,美中關於核武態勢的二軌會談,過去曾經持續了20年之久,卻因川普政府於2019年停止提供經費,而陷入停滯;拜登政府希望恢復,是基於冷戰期間,美蘇之間雖然都有足以毀滅對方多次的核武,但始終沒有爆發核戰,這是因為兩國之間有開放的溝通管道、核規範的協議和外交談判。但是美國與中國之間,充其量只有接觸,談不上談判,更沒有核協議可言。

去年11月拜習高峰會上,雙方終於同意重啟核武對話,但是中方懷疑這是美國用來逼迫中方裁減核武器的伎倆,所以堅持不做核武談判,只願意二軌會談。北京當局更對任何提議都小心翼翼,美國提出了管理核風險的措施,譬如同意在試射彈道導彈時,相互通報,避免誤判等,中國都沒有做出回應。

可是能夠碰面,還是會有好處的。譬如在對話中,中方告訴美方,他們不會對台灣使用核武,因為他們完全相信自己能夠在台灣打贏一場常規戰爭。雖然這只是民間人士的說法,但相當程度代表官方的看法。

中方當然不會把所有想法告訴美方,譬如解放軍最近一直在西北挖掘洲際彈道飛彈的豎井。據美國國防部估計,北京的核武庫在2021年至2023年間增加了超過20%,讓美國擔心中國將把核彈頭,由現在的500枚增加至2030年的1000枚。而且不只是陸基導彈,在新式轟炸機與戰略核潛艦的發展上,也都超過目前投射載具的需要。

美方在對話中想要知道的是,中方是否仍然堅持自1960年代初製造首枚核彈以來,一直奉行的「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和「最低限度威懾」政策,即擁有剛好夠用的核武器來震懾對手;中方代表向美方確認,北京當局仍堅持這些政策,並且強調「我們對與你們達到核均勢不感興趣,更不用說優勢了」,可是美方對這個答案將信將疑。

對於核軍力較劣勢的中國來說,很自然的,想要以依賴「風險」和「不透明性」來削弱美國的核優勢,美國愈不清楚中方的企圖與核武準則,北京當局就愈占優勢,北京秉承欺敵的原則,所以認為「沒有必要」跟美國做開誠布公的討論。美國雖然認為繼續與中國對話很重要,但也知道,不須抱有任何期望,等到時間成熟時,雙方才能從爾虞我詐,進步到討價還價的談判。

許多核武專家都認為,中國私下其實是希望改進其核武的威懾能力,尤其從1960年代,中國開始最低程度威懾政策以來,這段時間有許多變化,尤其是美國對導彈防禦的日新月異進步,如果真要對中國首先使用核武,可以有效地擋下中國的核報復攻擊。同時,美英澳(AUKUS)的核動力潛艦的研發,也讓中國憂心地區的核武形勢在改變中。

這些憂心其實是有其正當性的,所以在今年2月,北京當局反守為攻,提出自己的核談判框架,公開邀請美國和其他核大國就「承諾永遠不會首先對彼此使用核武器」條約談判,這個邀請比美國想像中的裁減核武器,擁有更高的道德優勢。

對於美國決策者來說,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會動搖盟國對美國安全保障的信心。美國是唯一在衝突中使用過核武器的國家,1945年曾在日本投下兩顆原子彈。它從未排除再次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也沒有詳細說明在何種情況下會考慮這樣做。至今每一任美國總統,都保留首先使用核武器的選擇。

對於美國來說,現在開始與中國就核武戰略問題對話,是「防範外交」的一部分,希望能夠藉此探知中國的核武政策,中國基於欺敵,當然不願意透露。同樣的,美國對於中國提出的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的公約,同樣也排斥閃躲,因為這不符合美國的利益,雙方的試探與鬥爭,恐怕將持續相當一段時間。

解放軍 核彈 拜登

上一則

總統有權無責 台灣當年修憲惡果

下一則

鼓勵各色貓群 只要能捉鼠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