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黃仁勳、貝佐斯都有投資 Perplexity AI涉剽竊作假

Axios:拜登退與不退?可能取決妻、妹、摯友

文史哲會不會遭AI終結?最終被人類放棄?

台灣今年成大歷史系申請分發人數掛零,引起各界注意,成大校方直指是AI效應造成此結果;更有中文系教師批評台積電直接到高中開半導體課程,會讓更多高中生提早放棄文史哲相關科系。

AI真的會成為大學文史哲科系的終結者嗎?實言之,若就業市場和少子化的因素,除了一些私立大學會面臨退場外,公立大學的文史哲相關科系,也同樣會因學生報到率太低而率先被學校檢討。即使今年申請掛零的成大歷史系,可能因分科考試會讓學生回流而滿招,但過了幾年等私大退場潮結束後,就是公立大學文史科系考驗的開始。

目前,有些人主張,大學還是要教導一些道德價值與批判思考,所以還是需要人文相關科系。台大醫學院在明年的申請入學採計,放棄英文改採社會學科,就被認為是在AI發展下重視人文素養的教育指標。

但這和實際上大學科系的存廢是兩回事,因為重視人文素養不代表這些人文科系就能夠存活,特別在AI人工智慧的發展下,一些大學教授的上課方式和教學方法大量依賴網路資訊和應用軟體,課程的教材和簡報直接從網路下載,用心的教師還會消化加以編排才做成上課內容,一些不用心的教師就直接下載,或者透過人工智慧按個鍵,重新組合編製後就拿到課堂上教學。

之前在書店與幾個台大學生聊天,我問他們會不會專心上課,對教師教課方式覺得如何?他們說,如果發現教師上課的內容在網路上就找得到,就不會想聽了!甚者,老師還會教錯,不如他們自己去問ChatGPT

試想,一位教歷史系的教授,若只用傳統歷史學的教法讓學生去記憶分析比對歷史資料,而非用批判多元的視野與方法說明歷史的因果關係,怎能比得上大數據下的史料分析呢?

之前,有位詩人跟我分享他用ChatGPT來解讀他的詩,他說大概有五成能解讀出他創作的意義。

當最有浪漫情懷的文學詩作,也能夠被人工智慧解讀大半;當未來有更多情緒語言被大數據融入時,人引以為傲的人性還有多少?那時的文學系還需要老師來教導嗎?AI文學創作早已讓人分不清是人還是AI所寫,教師又如何評改學生作業呢?

至於,大家認為尚有哲學,可以保有人的倫理價值判斷和獨立思考,所以哲學系應當是未來抵擋AI的最後人類希望,是所有大學科系中最有人味的系所。但這個最能夠凸顯人類價值和道德的科系,卻是最早被功利主義和就業市場淘汰的科系,台灣的大學中只殘留那些早期設立的哲學系,也不知能撐多久。

倫理道德思想不能當飯吃,可是當人類沒有道德倫理思想判斷時,還算是人嗎?當AI一步又一步的侵蝕到人的思考判斷中,則倫理思考何能避免,甚可說人已放棄自己的判斷,早就讓AI來幫自己選擇了。

真的是AI終結了文史哲等科系?還是我們自己放棄,自我終結了這些人文系所呢?二十世紀之前,世界因哲學而運轉,人類因思考而存在;如今卻將變為世界因AI而運轉,人類因數據而存在!

(本文取自06月18日聯合報民意論壇,作者為台灣哲學諮商學會理事長)

人工智慧 就業 ChatGPT

上一則

民進黨宣講的背後目的 指導釋憲毀民主?

下一則

強加「中國台灣」是缺乏信心的表現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