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鐵鏽帶」不再是民主黨鐵票倉 拜登下一步何去何從?

長島華人美甲店遭休旅車衝撞 三華人亡 司機酒駕被捕

美提振自願性碳權 歐盟確保綠能設備4成在地生產

許多企業購買自願性碳權,來抵銷碳排,但一系列事件撼動了外界對碳抵換市場的信心。(美聯社)
許多企業購買自願性碳權,來抵銷碳排,但一系列事件撼動了外界對碳抵換市場的信心。(美聯社)

自願性碳權市場(VCM)頻頻挨批未能真正減碳,去年此一市場更陷入萎縮。美國當局28日發布VCM的原則,確保碳交易機制能確實減碳,試圖提振各界對VCM的信心,藉此協助這個市場成長茁壯。財長葉倫也強調企業應優先刪減自身碳排,而非仰賴碳權交易來拯救環境。

許多企業購買自願性碳權,來抵銷碳排,但一系列事件撼動了外界對碳抵換(carbon offsets)市場的信心。研究發現,幾項大型森林保護項目,未能如承諾減少碳排,導致數家大型公司退出碳權市場。自願性碳權市場去年陷入萎縮,為至少七年來首見。

葉倫表示,拜登政府希望碳權市場能夠成功,呼籲碳權的買賣雙方「堅守誠信」。但她同時指出:「企業買家應優先減少自身碳排,特別是透過轉型規畫、採取淨零目標、並透明地報告進展。參與(碳權市場)應為輔助之道。」

葉倫說,唯有先解決重大的現行挑戰,自願性碳權市場才能釋出私人市場力量,達到減排的目的。

由於有太多碳權買賣,未能實際減少或移除碳排,政府設定原則,包括確保碳權項目不會另外產生碳排,結果須經合格的第三方機構核實;確保項目不會傷害地區社區,並要共享好處。

目前自願性碳權市場的規模仍小,每年約為20億美元,但未來有望引入更多私人資金。波士頓顧問公司預估,市場的規模可能會在2030年前,達到400億美元。摩根士丹利更估計,2050年前將上看2,500億美元。

本月稍早的新研究發現,殼牌、英國航空、easyJet、Eon等企業使用的某一類型碳權,大多無法真正減少碳排。但美國聯邦機構仍支持碳抵換,能源部去年宣布,會向能從大氣中移除二氧化碳的項目,添購碳權。美國農業部也制定計畫,協助農民、牧場人員、森林所有人,辨識較可靠的碳抵換項目,藉此參與碳市。

另一方面,歐盟27日正式通過淨零產業法案(NZIA),要確保當地的太陽能板、風力發電機、熱幫浦等潔淨能源技術設備,有四成在地生產,以協助歐洲業者與美國和中國大陸對手競爭。新規預計在6月或7月初上路。

歐盟想藉這個新法,確保他們不只是減碳的全球領袖,也是製造潔淨科技的領導者。歐洲益發依賴中國大陸,預料全球太陽能產能有80%將位於大陸。此外,歐盟也擔心美國的通膨削減法,將吸引歐洲業者遷往美國。

歐盟同日也批准一項關於追蹤和減少歐盟成員國甲烷排放的規定。從2030年起,對歐洲石油和天然氣進口實施甲烷排放限制,預計會迫使供應商減少洩漏這種溫室氣體。新規可能會打擊美國、俄羅斯、阿爾及利亞等天然氣供應大國。

歐盟 減碳 葉倫

上一則

談判陷僵局 三星電子工會計劃首次罷工

下一則

批「WeWork不切實際擺脫破產」 創辦人放棄回購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