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價錢貴50% 搭機買豪華經濟艙位值得嗎?

川普重大勝利 機密文件案起訴 佛州聯邦法官駁回

碳交所揭牌 蔡英文喊創造5.9兆產值 被疑淪大內宣

台灣碳權交易所7日在高雄揭牌,董事長林修銘表示,預計明年上半年開放台灣碳權交易。圖為高雄大林蒲石化工業區。(記者劉學聖/攝影)
台灣碳權交易所7日在高雄揭牌,董事長林修銘表示,預計明年上半年開放台灣碳權交易。圖為高雄大林蒲石化工業區。(記者劉學聖/攝影)

台灣碳權交易所(碳交所)昨天在高雄舉行揭牌儀式,碳交所董事長林修銘表示,明年第一季環保署的碳費徵收標準出來,就會開放台灣碳權交易,預計會在明年上半年完成。他也提出碳權交易兩大規則,一是碳權交易只會開放法人,不會開放自然人,畢竟碳排大戶都是法人;另外則是碳權交易不會開放次級市場交易,也不會有金融商品交易。

總統蔡英文、行政院長陳建仁、國發會主委龔明鑫等官員昨天都出席揭牌儀式,蔡總統宣示台灣預計整體推動淨零轉型的努力,2023到2030年將帶動台幣4兆元(約1260億美元)以上的民間投資,創造台幣5.9兆元產值,並提供超過55萬個就業機會。

工總昨天表示,2050年推動淨零時間很趕,因此相當需要政府協助,政府成立碳交所後,目前除了碳諮詢方面協助企業盤查、教育等,在台灣自願減量的額度交易,還看不到內涵。工總認為,用自願減量而非總額控制的方式,對於產業來說,節能減碳效果比較不好,政府應該先檢視台灣的總碳排是多少,才能細分產業、企業,一層一層的往下推,才知道各個產業減碳目標。

碳交所要怎麼買賣碳權都沒個影子,蔡英文總統卻說,到2030年,淨零碳排的努力會帶動4兆元以上民間投資,創造5.9兆元產值。但檢視現行機制,無法立刻為嗷嗷待哺的企業充飢,充其量還是有名無實的大內宣。

淨零轉型是當前國家經濟最大的挑戰,許多外銷產業正面對上游供應鏈的減碳要求,被逼得不得不做;目前歐盟碳價每噸約90歐元(約台幣3060元)。正因碳價昂貴,可能嚴重侵蝕企業獲利,甚至造成虧損,國際上無不嚴肅對待碳定價與碳交易。國際主流是由政府為各產業訂排碳總量上限,且這項排碳配額逐年減少,給產業減碳壓力;碳排超過額度,就到碳交易市場買碳權補足差額;反過來,企業因努力減碳低於配額,差額可變成碳權出售獲利。這是碳交易驅動減碳的關鍵誘因。

許多台灣的跨國企業已身歷其境,大多認同總量管制下的碳交易是減碳的正本清源之舉,也不斷向政府喊話推動,偏偏政府捨之要改推「碳費」,先向約540家製造業的排碳大戶課徵,但費率遲未拍板。因為訂高了,企業肯定反彈,訂低了,以當前爭論的優惠費率可能每噸只收100至200元,此低費率與歐盟差距太大,根本無法因應歐盟CBAM機制。

因此,台灣的淨零轉型從碳定價的結構就出了問題,且政府本來不想做碳交易,如今突然成立碳交所要幫企業媒合碳權買賣,一來可能給企業錯誤的想像,以為買碳權就像贖罪券,花錢就能做碳中和;二來因境內境外碳權認證的配套機制還沒有章法,以致萬一買到國外的虛偽碳權,企業碳中和不成反傷商譽。

碳交易所要成為協助台灣淨零轉型的關鍵助力,就是要設法促成在地企業優先減碳的機制,企業才能加大投資、吸引人才、增加就業和商機,如今放眼望去一片荒蕪;倒是這次新訂的「氣候變遷因應法」,拿掉「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原本限制境外碳權不得超過碳排配額十分之一的條文,讓事業可無上限抵用境外碳權,背後是誰在覬覦這龐大的利益,才耐人尋味。

碳權要如何交易 製表/朱漢崙、胡瑞玲
碳權要如何交易 製表/朱漢崙、胡瑞玲

減碳 投資 歐盟

上一則

他家的神明廳有「雙貓」坐鎮 網友暴動想參拜:獻上罐罐

下一則

柯文哲敗選 他批「錯失2大機會」:未來這些人很可憐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