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民主黨對拜登辯論表現大為惶恐 該怎辦卻無共識

好市多烤雞換環保新包裝 消費者不領情

新聞評論/聯合政府是阻擋民主崩壞的攔砂壩

選戰倒數,侯友宜表示,他會找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有志之士組聯合政府。(記者許正宏/攝影)
選戰倒數,侯友宜表示,他會找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有志之士組聯合政府。(記者許正宏/攝影)

「聯合政府、團結台灣」是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提出的選舉主張,也是藍白合6點協議的共識。儘管藍白合破局,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最近重申,他簽了6點協議,一定算數,「聯合政府勢在必行」。對此,柯文哲則認為藍營在操作棄保,他不領情。侯友宜強調,他會等到最後一刻。

當初藍白能坐下來談合作,一是有政黨輪替的共同願景,二是有聯合政府的執政期待,這是兩黨都同意的理念。藍白合後來破局,主要卡在「侯柯配」或「柯侯配」缺乏共識,只能各自努力。然而,若因此痛失改變國家命運的契機,當事人和民眾都必須慎思。

聯合政府之所以被視為台灣民主改革的契機,主要是各界評估未來國會政黨席次出現「三黨不過半」的可能性極大,要讓行政、立法權能穩定運作,聯合政府的思考成為必然方向。世界上許多內閣制國家都是聯合政府機制,也因為各政黨間的合作競爭關係,能促使政策的形成與執行須經由協商建立,除可避免一黨獨大濫權,也可確保民主機制能有效施行。因此,藍白兩黨都提出聯合政府主張,倡議政黨合作;連民進黨都打出「民主大聯盟」的口號,希望藉「跨黨派」多數維持國會過半優勢。

三黨不過半在台灣,並不是新的政治現象。過去陳水扁政府面對「朝小野大」局面,「有權無責」的總統制和國會衝突不斷,卻不受任何監督,因而豢養出貪腐總統。馬政府時代雖完全執政,但因總統溫良恭儉讓自我節制,國民黨內行政、立法意見歧異,總統主張常遭否決。太陽花運動能以非憲手段占領國會,則是另一種層次的民主衝突。

到了蔡政府時代,則讓人看到「完全執政」一黨獨大之可怖。蔡總統不顧憲政道德,任命敗選的新北市長候選人蘇貞昌為行政院長,完全不理會民意的評價。從黨產會的東廠事件開始,到卡管案對管中閔的大追殺,民進黨政府為剷除異己,無所不用其極的抹紅抹黑清算鬥爭,連原本理應獨立的監察權、司法權都介入。那種權力的傲慢,與對人權侵害、學術自主的干預,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再加上NCC推波助瀾讓電視媒體全面綠化,更限縮輿論多元的空間,執政者濫權作為更肆無忌憚。

這次選舉,蔡政府以「中國介選」為由,讓檢調大肆調查村里長赴陸旅遊,複製4年前「王立強」間諜案紅色氛圍,催化抗中保台牌,甚至鎖定新住民為調查重點。種種侵權與歧視的作為,嚴重違反民主人權基本原則,台灣的民主崩壞到了危險境地。更糟的是,如果碰到「心中無憲法」的元首,如賴清德這樣把憲法當神話、當災難,民主獨裁將愈發無可節制。那將形成什麼樣的國家危機,是人民難以想像的大災難。

目前能阻止「民主倒退嚕」的,只有選票。「政權輪替」是選民讓民進黨知所警惕的最佳手段,即使台灣並非內閣制國家,但總統有權以實際作為任命國會最大黨人士擔任閣揆,並依國會席次比例籌組聯合內閣,建立一個競爭且合作的政黨運作模式。這樣非一黨獨攬的內閣,總統與行政、立法權的運作就有更多協商運作空間,也能防止超級總統濫權的作為,保障社會更多元環境的存在。

從這樣的思維看,聯合政府不必視為選舉的「棄保」操作,而是開啟人民對台灣民主前途的另一種想像。無論未來誰出任總統,都必須履踐守護民主與憲政人權的義務,不能讓台灣民主再崩壞下去。這是我們在這次投票前,必須細思的議題。(轉載自聯合報社論)

民進黨 國民黨 侯友宜

上一則

他家的神明廳有「雙貓」坐鎮 網友暴動想參拜:獻上罐罐

下一則

柯文哲敗選 他批「錯失2大機會」:未來這些人很可憐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