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金曲獎談天安門惹議 巴奈新書談「巴奈回家」心路歷程

裴洛西:現在換帥會大亂 拜登應帶球衝過終點線

新聞評論/蔡麥會風波或可管控 長期隱患須擔憂

蔡英文(左)與眾院議長麥卡錫(右)5日於雷根圖書館進行閉門會談。(中央社)
蔡英文(左)與眾院議長麥卡錫(右)5日於雷根圖書館進行閉門會談。(中央社)

蔡英文總統7日結束過境美國行程,8日大陸官媒宣布:解放軍東部戰區連續三天在台灣海峽和台灣北、南、東方海空域,組織環島戰備警巡和「聯合利劍」演習。其機艦隨即大舉出海,到當天下午16時,台方已偵獲艦艇九艘次,飛機71架次,其中逾越海峽中線或進入西南空域共45架次,創下史上第二高紀錄。

在解放軍動作前,福建海事局5五日搶在蔡總統會見美眾院議長麥卡錫之先,宣布啟動為期三天的「台灣海峽中北部聯合巡航巡查」。其大型巡護船海巡06號,立刻航至海峽中線水域,大陸央視現場報導畫面,可見到台方海巡新竹艦在旁,阻擋海巡06號進一步深入;7日海巡06號又「護航」小三通客輪閩珠捌號,台方也派出海巡艇,避免對方進入馬祖周邊限制水域。

此次解放軍出動規模,比起去年8月美國眾院議長裴洛西來台,緊張程度明顯有落差。去年解放軍軍演公告操演範圍逼入台方領海,彈道飛彈軌跡更飛越台灣上空;此次則先祭出海巡聯合巡查,等到蔡總統返台次日才啟動軍演,而其發布的靶區禁航公告都限於大陸沿海小範圍,並未重演在台灣周邊實彈射擊。

相較裴洛西訪台,此次華府與北京互動模式顯已摸索得更成熟:華府刻意壓低蔡總統過境的活動能見度,即使引人矚目的蔡麥會,麥卡錫服裝休閒化,言辭間也重申一中,不挑釁北京。隨著軍演的部署與開展,解放軍山東艦穿越巴士海峽,現身台灣東部海域;而美軍尼米茲號航艦3、4日在東海與日韓聯合演習,隨即東移至琉球群島以外,位置與去年8月雷根號航艦類似,距離不至太接近,但具必要時介入能力。

凡此種種可看出,去年裴洛西訪台隨之引發第四次台海危機;此次改由蔡英文過境美國會見麥卡錫,則被美中管控在護欄內。美中台均有重申立場的發言與動作,實際執行程度都尚未超越對手的預期範圍,相對降低誤判走火的風險。然這不代表不存在「溫水煮青蛙」的長期隱患。

首先是海峽中線概念進一步被打破:中共從未承認海峽存在中線,但過去海空軍活動確實以此為界,如今越線卻已常態化。在雙方對峙互動間,國軍堅持的底線悄悄退到領海基線外24海里。早在兩岸分裂初期,我方畫設防空識別區,並且有效控制,使解放軍不敢輕易出海的海空優勢,如今早成明日黃花。中共未來還可能進一步在海空逼近,突入24海里甚至12海里之內。

至於大陸海巡的巡查,作為「法律戰」的一環,未來在實施強度上仍可能加碼。如果對方未來在台灣海峽內,以緝私或環保等理由要求登檢船隻,或以實施執法救助演練為名,畫設暫時性禁航區,不只建立執法事實,並干擾台海上交通,以對方的法理與實力,均非不可能發生。

去年選舉重挫蔡英文的「抗中保台」,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處長孫曉雅特別提醒,避戰是國家領導人的責任,此後蔡政府談論更多的是「備戰才能避戰」。但避戰的關鍵,除了讓對手在軍事上無法過度樂觀,也須讓其在政治上不致過度悲觀。尤其面對兩岸量體之懸殊,顯然不可能單靠硬實力來維持台海和平。事實上,蔡麥會風波,除美中管控外,前總統馬英九訪陸也必然在一定程度上替局勢降溫,因為此行凸顯兩岸並非只有一戰,仍存在善意互動與互信的可能性。台灣以小事大,固然不能漠視武備,但只思對抗而不願尋求和解,結果必然是萬劫不復。國家死生之道,不可不慎。

解放軍 裴洛西 麥卡錫

上一則

他家的神明廳有「雙貓」坐鎮 網友暴動想參拜:獻上罐罐

下一則

柯文哲敗選 他批「錯失2大機會」:未來這些人很可憐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