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民主黨對拜登辯論表現大為惶恐 該怎辦卻無共識

好市多烤雞換環保新包裝 消費者不領情

新聞評論/台獨金孫變身記 凸顯台灣民主的限度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把這次總統大選比喻成「民主與專制的選擇」,但他的民主紀錄讓人不敢恭維。(本報資料照片)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把這次總統大選比喻成「民主與專制的選擇」,但他的民主紀錄讓人不敢恭維。(本報資料照片)

副總統賴清德出訪過境美國,行前力駁外界封號,稱台灣只有「政治金童」,沒有「台獨金孫」。賴更對「務實的台獨工作者」逐字釋義:務實是根據兩岸互不隸屬的事實;台獨則指台灣主權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工作者的使命就是守護台灣,促進民主和平繁榮。藍營大酸賴清德遇選舉就改變立場,選總統就得失憶症;獨派也痛批他背叛建國理想,愧對民進黨黨綱,把台獨當成政治跳板。但一齣「台獨金孫變身記」,顯然是理性計算與現實考量寫成的劇本。

「台獨金孫」是賴清德四年前挑戰蔡英文總統大位時,獨獲「老綠男」青睞而得的稱號。賴清德不認「台獨金孫」標籤,一要擺脫綠營特權恃寵而驕的形象,二要掃除四年前蔡賴相爭的陰霾。其實近一年來,賴清德已多次提出台獨新解,現在更說文解字,明顯有著向美國釋疑的壓力,與擴大選票基礎的考量。但更值得關切的是,從台獨金孫變身所能看到台灣民主的可能與限度。

事實上,台灣的民主韌性,一直在防止極端政治的突破;主要政黨與候選人為選票極大化,必須從政治光譜兩端往中間靠攏。例如,民進黨從《台獨黨綱》走向《台灣前途決議文》,從「台灣共和國」向「中華民國」靠攏,即使借殼上市或擅搭國名違建,在民主的護欄內,迄今改變不了中華民國的地位。

台獨金孫的脫殼變身,同樣可看作民主的護欄作用。中共固然虎視眈眈,美國也扮演著糾察角色,但台灣絕大多數要求和平、反對戰爭的選民,仍是最重要的裁判。其實去年九合一選舉民進黨挫敗後,賴清德率先丟棄「抗中保台」,改喊「和平保台」,又急切切割黑金、學倫與性騷等弊端。憤怒的民意讓傲慢的權力暫時低頭,台灣的民主終究保留著最後一點糾錯的可能。

然而,民主畢竟有其限度。美國川普主義橫掃憲政支柱,暴露美式民主罩門,幸虧美國民主仍具自我糾錯機制。但川普主義反映的民粹狂瀾也是全球現象,並曾讓民進黨政府無比亢奮。一方面躲在美國背後狐假虎威,挑釁對岸。另一方面,綠營的新威權主義,從行政專斷、箝制言論、干預學術到制衡失能,更令人憂心台灣民主的未來。亞洲周刊曾報導台灣的「民選獨裁」問題,前總統馬英九也形容台灣墮入「不自由的民主」,均屬信而有徵。

蔡政府對民主憲政的傷害已是如此,賴清德讓人更不放心。賴把這次總統大選比喻成「民主與專制的選擇」,但他的民主紀錄讓人不敢恭維。賴任台南市長時,以議長賄選為由長期不進議會,但要怎樣的跋扈才會悍然拒絕民意監督?賴高喊民主改革,並與黑金貪腐畫清界線,但在他掌政市府期間滋長茁壯的綠黑金結構,早已侵蝕著民主根基。賴為立委選戰籌組「民主大聯盟」,已有六人因爭議事件退選;因為聯盟只是政治工具,專擅獨斷的提名,從來不包括民主的價值。

「台獨金孫變身記」已經讓民眾看到,在台灣民主的規訓下,務實的台獨工作者如何從激昂走向務實。台獨金孫想卸下金孫外殼,沖淡台獨印記,雖遭藍營嘲諷、深綠批評,但這是極大化選票的理性抉擇。只不過,民主仍有限度,民眾還是無法看透這般混亂的人設,而台獨的新解是否只是詭辯的修辭?務實的工作者又是否只是政治的表演者?尤其,綠營新威權現象已造成政府失能與民主災難,而失靈的民主攔得住民選獨裁的繼承者嗎?不論他是台獨金孫或政治金童。

賴清德 民進黨 中華民國

上一則

他家的神明廳有「雙貓」坐鎮 網友暴動想參拜:獻上罐罐

下一則

柯文哲敗選 他批「錯失2大機會」:未來這些人很可憐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