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金曲獎談天安門惹議 巴奈新書談「巴奈回家」心路歷程

裴洛西:現在換帥會大亂 拜登應帶球衝過終點線

巴氏量表 專家喊廢 民團建議回歸長照系統

病患家屬日前欲申請外籍看護,評估巴氏量表未果,與三軍總醫院醫師爆發肢體衝突,引發巴氏量表存廢議題。圖非新聞當事人。(記者葉信菉/攝影)
病患家屬日前欲申請外籍看護,評估巴氏量表未果,與三軍總醫院醫師爆發肢體衝突,引發巴氏量表存廢議題。圖非新聞當事人。(記者葉信菉/攝影)

一張巴氏量表,讓三軍總醫院神經內科醫師無端挨揍,引發各界巴氏量表存廢的討論。前衛生署副署長張鴻仁率先發難,提及三總醫師被打事件根本原因是政策謬誤,巴氏量表本就不該存在,高齡社會使照顧需求倍增,不該限制申請,政府根本是「設下天羅地網與民作對」;民團也建議,申請外籍看護評估可回歸到長照系統。

「要不是發生打人事件,巴氏量表議題不會受到關注,長期以來,巴氏量表的開立爭議與衝突一直存在。」張鴻仁表示,暴力固然不對,若能將心比心,就能知道民眾一定是被逼急了,這根本的原因是「錯在政府」。

依現行規定,長照家庭欲申請外籍看護,第一關需經醫師評估取得巴氏量表,等同是長照家庭可否找外籍看護的決定權全在醫師身上。有些醫師會因應家屬要求,冒風險讓患者符合資格開立量表,若醫師不願配合,家屬情急之下「什麼事都會發生」。

張鴻仁表示,申請外看不需要那麼多醫療評量,假設家中有位90多歲長者,看起來很健康,難道就不用照顧?人到一定年紀,身體漸衰,隨時都可能發生意外,找人照顧不是比較安心?不應該等到長者無法行動,才讓民眾申請照顧資源。

張鴻仁認為,長照家庭要不要申請外看,應回歸市場機制,巴氏量表的存在不合常理。

家總秘書長陳景寧表示,評估是否需要照顧,並非疾病導向,更多是能否自行吃飯、穿脫衣服等生活功能。我國長照政策邁入第7年,今年長照經費已達600多億台幣(約19.5億美元),使用長照服務者,皆經過照顧管理專員評估,A個管討論並擬定後續的照顧服務計畫,以現在照專的能力,有能力替個案進行照護評估。

對於全面開放長照家庭申請外看,被質疑變相鼓勵民眾把長輩交給外人、政府顧。張鴻仁表示,家人願不願照顧父母,民眾有自由選擇的權利,且「聘僱外看等於不孝嗎?」實際上是很多長照家庭,找不到外看必須辭職,家庭經濟受到影響,最終引發長照悲歌,他倡議廢除巴氏量表,全面開放外看申請,不該設下重重障礙。

長照司副司長吳希文表示,長照的政策本質「不適合鼓勵民眾使用移工」,而是希望讓長輩復能,或是回歸社區內照顧,也因為政策概念不相符,未來不會考慮依失能等級評估聘僱移工。她表示,巴氏量表的概念就是「診斷證明書」,因此聘僱移工條件是用診斷證明的概念去處理。

長照 會考

上一則

他家的神明廳有「雙貓」坐鎮 網友暴動想參拜:獻上罐罐

下一則

柯文哲敗選 他批「錯失2大機會」:未來這些人很可憐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