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冒充聯邦官員詐老翁逾4萬元 紐約史島華男被捕

特斯拉故障鎖死 消防員進不去只好斧頭劈窗救女嬰

散步、水上消暑…炎夏防曬別1罐到底

現代人不只怕曬黑,更怕曬傷,出門可適時塗抹適當防曬劑。(圖/123RF)
現代人不只怕曬黑,更怕曬傷,出門可適時塗抹適當防曬劑。(圖/123RF)

防曬劑是炎炎夏日不可或缺的重要武器,台灣衛福部食藥署提醒,因應活動安排目的,應選擇不同防曬係數、不同紫外線波長覆蓋範圍的防曬產品,也避免上午10時至下午3時暴露在陽光下,並搭配撐傘、戴帽子等物理性防曬,如需要噴防蚊液,建議在塗完防曬後15至20分鐘再噴一次。

現代人不只怕曬黑,更怕曬傷,台灣食藥署說,預防紫外線,應適當塗抹防曬劑,市售防曬劑有兩種,分別為透過吸收紫外線,將紫外線轉換成其他能量釋放出來的「化學性防曬」,及透過折射、反射紫外線達到防曬功能的「物理性防曬」。

台灣輔大醫院皮膚科兼任主治醫師蔡文騫說,一般日常生活可選擇SPF30至35左右防曬劑,沒有要從事水上活動,就不用特地挑高防水性的產品,否則較難卸除,長時間待在戶外的話,建議每2小時稍微用清水清潔一次再補上,畢竟大量接觸水、汗水或擦汗,防曬還是可能被擦掉。

夏天不少民眾喜歡到戶外踏青,但又怕蚊蟲叮咬,蔡文騫指出,通常防蚊液會擦在最外層,建議可以在塗完防曬產品後,隔15至20分鐘再噴防蚊液;如擔心對防曬產品成分過敏,可以先在耳後小範圍擦拭,2至3天沒問題再做大範圍使用。

蔡文騫建議,長時間從事戶外活動或運動,還是盡可能擦防曬;不喜歡擦防曬,則可以戴帽緣大的帽子或穿著薄長袖衣物,年紀小的幼兒,以物理性防曬或遮蔽為主。

針對防曬劑上的防曬效能標示,食藥署說,「UVA」常見的標示,包含「PA+」、「★」、「UVA」、「broad spect」;「UVB」常見的標示為「SPF」,PA為人體測試 (in vivo) 結果,以「+」號表示效能,最多可標示四個「+」。

不過,防曬產品也不是「一罐用到底」,日常散步、購物可選擇SPF15至30;陽光下輕鬆的戶外、休閒活動等,選擇係數較高及具有UVA防護功能的產品;烈日下與水上活動,選擇係數較高、具有UVA防護及抗水功能的產品。

F1

上一則

帕金森氏復健 把握運動黃金期、關鍵3要件

下一則

膠囊是葷?是素? 素食者先看仿單再吃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