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金曲獎談天安門惹議 巴奈新書談「巴奈回家」心路歷程

裴洛西:現在換帥會大亂 拜登應帶球衝過終點線

粉瘤反覆發作 千萬別亂擠 逾2公分或發炎可手術根除

粉瘤容易與青春痘、粉刺、脂肪瘤、皮脂腺囊腫搞混,建議患者就診時,進一步對囊腫患處進行病理切片化驗。(圖╱123RF)
粉瘤容易與青春痘、粉刺、脂肪瘤、皮脂腺囊腫搞混,建議患者就診時,進一步對囊腫患處進行病理切片化驗。(圖╱123RF)

背部長了一顆硬硬的凸起物,不僅紅腫,還可以擠出膏狀分泌物,不斷反覆發作,患部偶爾疼痛難耐,小心「粉瘤」上身。皮膚科醫師提醒,粉瘤不可亂擠,避免增加感染風險,一旦粉瘤大小超過兩公分或發炎,建議應手術根除病灶。

一位長輩因睡眠困擾,心情鬱悶不佳,家人發現他的背上長了一顆粉瘤,讓他疼痛到難以入眠,就醫確診後,動刀切除粉瘤。皮膚科醫師黃千耀表示,粉瘤與體質有很大關係,成年之後每個人都有可能誘發,出現在皮膚的任何部位,最常見發生於臉部、耳垂、耳後、背上或陰部等部位。

粉瘤的醫學正式名稱為「表皮囊腫」,屬於良性腫瘤,大小、外觀跟青春痘差不多,好發於30、40歲的人,男性的比率較高,大部分都是因為毛囊堵塞刺激生長引起。

★易感染 引發蜂窩性組織炎

黃千耀指出,粉瘤幾乎無疼痛感,可能過了好幾年也沒什麼變化。不過當肌膚因衣物緊身過度摩擦,或是當抵抗力變差時,就容易發生紅腫發炎症狀。如果沒有感到不適、影響生活,可以和平共存,但若是反覆發炎、持續變大,建議切除預防感染。

有些人會自行擠痘,不僅清理不乾淨,還容易造成感染,甚至引發蜂窩性組織炎。黃千耀說,若是粉瘤的「囊袋」沒有被清除,可能會逐漸腫成一大包,一旦某日突然爆開,流出膿血,就有感染風險,建議粉瘤大小超過兩公分或是發炎,可採用微創手術根除病灶,傷口較小,不會留下明顯疤痕。

★不會自行消失 癌化機率低

粉瘤容易與青春痘、粉刺、脂肪瘤、皮脂腺囊腫搞混,黃千耀說,患者就診時,除了肉眼觀察外,會進一步對囊腫患處進行病理切片化驗。有些人擔憂粉瘤會不會癌化?他說,癌化的機率非常低,不需要擔心,除非有異常變硬、變色、潰爛、滲液等問題,再進一步檢查是否為其他皮膚疾病或皮膚癌。

粉瘤不會自行消失,黃千耀說,如果長在臉部影響外觀,或痛到影響日常生活,可掛皮膚科、整形外科門診諮詢治療方式。如果不想開刀,可先藥物控制,並由專業醫護人員將膿清創出來,避免重度發炎。

★亂擠粉瘤 易增加感染風險

1.手部或器具不乾淨,引入更多細菌。

2.無法拿捏擠壓力道,可能會造成血管受損,或是造成內部發炎。

3.肌膚受傷或增加痘疤的生成。

腫瘤

上一則

【食力】身體能量失衡「上火」? 中醫師推薦這些飲食降火氣

下一則

台灣100年來升溫1.6℃ 白天中暑 夜間體感溫度也升高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