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金曲獎談天安門惹議 巴奈新書談「巴奈回家」心路歷程

裴洛西:現在換帥會大亂 拜登應帶球衝過終點線

老哥與我

上世紀七○年代,當我初入台北一間國營事業工作時,認識一位同樓層但不同單位、大我三歲的同姓兄長,因是本家,我尊稱他為老哥。個頭中等的老哥是台中大肚人,有著濃黑的眉毛與炯炯有神的雙眼,面容永帶著淳樸憨厚的鄉土味。老哥調侃自己黝黑的皮膚在相親時,曾被人誤認他是爬電線桿的外勤人員。

當年,少不更事的我常直言直語,老哥聽後只一笑置之,用「隨緣」、「放下」提醒我做人處事道理。當我失意時,老哥鼓勵的話語、甚或輕責聲,都是我跌倒爬起後再衝刺的動力。

在家中,我上有兩位哥哥和下有一位弟弟,老哥儼然成為我心目中的三哥。

我曾嘗試為老哥物色對象,但機緣都未至。不久,老哥調任外局,結識該局一位客籍女同事並共結連理。當老哥傳喜訊給我時,我感到秀外慧中的桂嫂是位「慧眼識英雄」的伯樂,更為「脫單」的老哥高興。爾後,我結婚、生子、出國念書、工作,時光在快速步調中流逝。日月更替,物換星移,老哥和我的生活圈亦隨著時空而變遷,在資訊不發達的時代,我們偶爾藉由聖誕卡互傳問候與祝福。

老哥退休前已身居高層首長要職,但勤奮務實、謙遜內斂的他不曾向我提及此事。二○一三年外子與我回台探親,已退休的老哥和桂嫂熱誠地邀我們去桃園復興鄉羅浮一遊,乍聽老哥說他為羅浮泰雅族拉號部落住民時,我不禁為之愕然。原來哥嫂退休後,即揮別絢爛的過往,選擇回歸山林,打造兩人餘生的世外桃源(見圖)。

首次探訪羅浮,我們漫步竹林石子道,嗅聞夾道桂花香,駐足義興吊橋畔,凝視橋下清澈的大漢溪,眺望兩側的角板山,覺得羅浮真是一處質樸寧靜、山明水秀、鳥語花香的好處所。老哥夫婦住宅四周,圍繞著生機蓬勃的花園、菜園、果園,這些都是他胼手胝足營造出來的溫馨家園。

老哥夫婦潛心向佛,以熱忱、親民融入當地住民生活,行有餘力更從事地方上的公益活動。鑑於偏鄉地區緊急醫療資源不足,老哥慷慨解囊捐贈一台救護車,又經常捐獻米糧給各宗教團體以造福鄰里。擅長禪舞的桂嫂,包辦地方上佛堂的供花,並獻以「心」致「善」而達「十全」姿態飄逸的插花技藝。桂嫂和我都喜愛吃魚,難忘她烹調的石斑魚、客家小炒和福菜湯,至今仍令我垂涎不已。

今春再次造訪老哥夫婦的羅浮宅院,欣見大門入口處老哥親手栽種的數棵八重櫻,正綻放著絢麗的花朵,蝶舞蜂喧,滿園呈現一片粉紅美景。哥嫂以嫻熟的茶道為我們沏茶,幽境啜茗令我們談笑忘塵,悟出生活可繁華似錦,亦可素淡如茶,理解「人生如茶」頭苦、二甜、三回味的含義。

老哥夫婦又帶我們至附近吃餐館,泡溫泉,遊拉拉山,住民宿,健行於東眼山步道,探訪新溪口吊橋,路經幾處露營區,處處顯現羅浮這塊淨土已漸具商業氣息。

「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老哥與我有著亦師亦友與難能可貴的兄妹情誼,這是我人生的幸福!

退休 民宿

上一則

朱宗慶打擊樂團巴黎演出滿座 征服夏沃音樂廳

下一則

憶士林官邸眷村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