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曼哈頓檢察官同意川普「封口費」案延後判刑

長壽藍區哥斯大黎加 居民常吃這4種食物

有趣的雞尾話

不論生活在北美或東方,與人交談時,難免會聽到或用到一些外來語。移民美國後,我發覺不少這類詞語的來源,都有一些有趣的故事。

小時候我住在香港,喜歡吃蘋果,尤其是「蛇果」,因為是來路貨,比較鮮美可口,小販們都很推薦。其特色是屁股下面有五「腳」,譽稱為「五瓜金龍」,年少無知,以為那是個特殊產品,可能與聖經中引誘亞當夏娃進食禁果的蛇有關。

後來才知道,此果產於愛荷華(Iowa),全身通紅,註冊為Red Delicious。香港人起初把這句英文譯成「紅地厘蛇果」,因為拗口,漸漸就只用De-Li-Cious最後一個音節,簡稱為「蛇果」。

至於「來路貨」,我想應是由外國輸入的高檔商品總稱,「來路」其實就Royal(皇家)的譯音,嚴格來說,是代表王室的東西。不過在香港,不管來自哪個國家,只要是外來的東西都叫「來路貨」。

香港原為英國殖民地,深受英國文化的影響,很多名稱和常用語都譯於英文,例如哈囉、拜拜、的士、巴士、咖啡、沙律等,人人會用;而摩登即Modern、杯葛即Boycott,華埠港式餐館「免治牛肉飯」的「免治」即為minced(剁碎)、窩蛋牛肉飯的「窩」即raw、吉列豬扒就是Pork Cutlet等,恐怕就不是人人皆知了。

可博一粲的是,香港著名的老字號餐廳太平館,他們的招牌美點瑞士雞翼之所以得名,是因為當年一名服務員跟老外常客交流時,誤把Sweet(甜)當為Swiss(瑞士)的緣故,這個故事已成為港式西餐的經典傳奇。

除了廣東話,用國語發音翻譯的也不少,如邏輯(Logic)、幽默(Humor)、香檳(Champagne)等。除了英文,諸如大膽創新的「前衛」(avant-garde)、演唱會中大聲叫喊的「安可」(encore),求救時拚命呼叫的May Day(m'aidez,幫我的意思)等,則是從法文翻譯過來的。聽說「麻甩佬」(廣東人形容單身男人)一詞,也是因法國人譏笑一些軟弱中國人如一群病人(Les Malades)而衍變出來的。

互相交流,自然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英文同樣借用了不少中文,例如食物方面有Ketchup(茄汁)、Kung Pao Chicken(宮保雞)、Dim Sum(點心)、Tofu(豆腐)、Wonton(雲吞)等。文化方面有Kung Fu(功夫)、Tai Chi(太極)、Feng Shui(風水)、Ying Yang(陰陽)等;就算喝酒時常說的Chin Chin(請請)、叫人快點的Chop Chop(速速)、拍馬屁的Kowtow(叩頭)、熱心樂觀的Gung-Ho(更好)等,也是來自中文。

更有趣的是,英文Shanghai這動詞,據聞是出自十九世紀,因當時沒有水手願意去遙遠的目的地如上海,一些不道德的船主就把水手灌醉,然後綁架他們上船。所以如果誰被Shanghai了,就表示他被騙了,被迫去做不願意做的事。

於是我們常常聽到這般華洋夾雜的雞尾(cocktail)話:「哈囉阿Joe,去消夜好嗎?Share個西冷(Sirloin)扒,再啤一啤(beer),OK就快Last 啊打(order)啊!要坐的士去,Chop Chop Let's Go.」

香港 華埠 皇家

上一則

健行100

下一則

外子的生日禮物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