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電動車充電設施太缺 美近50%車主考慮換回汽油車

冒充聯邦官員詐老翁逾4萬元 紐約史島華男被捕

旅遊/千年關隘 張掖彩丘與佛光

冰溝丹霞是「窗櫺狀宮殿式丹霞地貌」的典型代表。(圖/李丁提供)
冰溝丹霞是「窗櫺狀宮殿式丹霞地貌」的典型代表。(圖/李丁提供)

張掖(古稱甘州)是河西走廊上的千年關隘,名字取自「張國臂掖,以通西域」,漢武帝給起的名字啊!走出張掖就離開中原,進入西域,提起大西北就想到赤野千里,風沙瀰漫的不毛荒川,張掖不是。

中國第二大內陸河黑河從祁連山流出,演繹著月氏、匈奴、回鶻等民族的興衰更替,孕育了河西走廊最富饒的綠洲,締造「金張掖」。「綠蔭叢處麥毿毿,竟見蘆花水一灣。不望祁連山頂雪,錯將張掖認江南。」民國學者羅家倫先生的詩,寥寥數語描繪了張掖的塞上江南景致。

也許絲綢之路絡繹不絕的駱駝商隊曾經在張掖留下駝鈴聲聲;也許張騫、班超等古人背負重大使命,曾經步履匆匆在張掖留下偉岸背影;朱元璋派兒子肅王朱楧到張掖鎮守,肅王府邸舊址還留在老城。可是距張掖不過45公里的曠野,張揚著遼闊妖嬈的丹霞地貌,千年來竟一直沉寂落寞,萬籟無聲。2002年4月,雷姓農夫偶遇外地作家到此地釆風,說了一句:「到山裡看看彩山」。這一看,引來一群攝影家和導演,從此揚名天下,把我們都引來了。

張掖現在是世界地質公園,祁連山北麓丹霞地貌奇險靈秀,色彩艷麗,氣勢磅礡,是中國乾旱地區面積最大、造型最豐富的丹霞地貌,2005年被「中國國家地理」評為「中國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2011年入選美國「國家地理」世界十大神奇地理奇觀。

冰溝丹霞 赤岩險峻

肅南縣「冰溝丹霞」是彩色丹霞和窗櫺狀宮殿式丹霞的典型代表,海拔1500至2550米,面積300平方公里,把祁連山雕琢得奇峰突起,峻嶺橫生。

冰溝丹霞地質公園已開發大、小西天兩大景區。進入小西天景區,一隻石駱駝臥在紅岩峽谷入口歡迎我們,那是「神駝迎賓」。遊覽步道800米,赤壁千仞,峰迴路轉,「桃園三結義」、「玄武門」、蘑菇石等許多奇岩怪峰迎面而來。

大西天景區欣賞到神龜、金駝、鷹頭岩等奇峰。一座座石堡矗立山頭,猶如神秘的「古堡魅影」,演繹著傳奇故事。這是窗櫺狀與宮殿式丹霞地貌的典型代表,只在乾旱區才能發育。一片片裸露的岩石組合出一幅幅奇形怪狀、令人浮想聯翩的圖畫。赤壁之上許多怪異的山石,嶙峋的石筍石窟,如佛塔佛像佛龕,似乎組成一個奇妙的崖頂佛國,也許這是大小西天名字的由來。

冰溝丹霞是距今約200萬年的喜馬拉雅造山運動中形成的紅色岩系,赤色蒼龍橫空出世,隨著地殼抬升,山坡崩塌後退;保留下來的紅色砂岩經過風化剝離、重力崩塌、流水溶蝕,形成危崖峭壁,高達幾百米拔起於荒原之上,像刀削斧劈直指藍天,還形成高峽幽谷,石堡石牆、石柱石橋等地貌,造型豐富,變化萬千。

狂風席捲著沙石,偶發暴雨和山洪,白天烈日烘烤夜晚溫度驟降,啃噬著西北乾旱區的泥土與岩石,塑造出冰溝丹霞的雄、奇、險,沒有植被,岩層暴露,不斷受到風化剝蝕,永遠呈現出新鮮的紅色,將大西北荒野的陽剛之美渲染到極致,在藍天白雲下「色如渥丹,燦若明霞」。

七彩丹霞 絢麗霓裳

臨澤縣「七彩丹霞」以「色」稱著,是中國唯一丹霞地貌與彩色丘陵景觀複合區。幾乎寸草不長、連綿起伏的丘陵平均海拔1820米,像是被烈火煅燒過一樣,紅、黃、橙、綠、褐灰等繽紛色彩濃烈地交織在一起,或如波濤滾滾而來順著山勢起伏,或如彩虹從山丘頂傾瀉而下,荒涼美艷的「色」海奔放地宣洩著激情。

七彩丹霞地層主要由粉砂岩和泥質岩構成,質地脆弱,一踏就碎、一踩就陷,一經破壞無法自我恢復。為了保護不可再生的珍貴地質遺產,公園裡建設許多步道,不准走進彩丘,高處架設如烽火台一般的觀景台。一號、二號觀景台適合看遠景,拍攝全貌,可惜沒有超級大廣角來收納;三號觀景台的方向適合拍日出。登上觀景台,瞭望彩丘大氣磅礡,溝壑縱橫,色彩變化無窮的岩體綿延起伏,如神龍戲火、靈猴觀海、大扇貝等,令人叫絕。

四號七彩屏觀景台是核心景區,拍日出和日落最出彩。臨近傍晚,遊客集中湧向七彩屏觀景台,等待天色漸暗,遺憾天氣陰霾,沒有夕陽,所幸景色依然絕美。起伏的丘陵像一條條七彩緞帶,主色調紅色,還有耀眼的黃色橙色、凝重的墨綠和沉穩的灰色,期間混雜著黑、白等多種顏色,色彩斑斕濃烈,既揮灑著各自的絢麗,又與柔美的線條和諧融合成一體,彷彿七彩雲霞降落人間,匯聚成千溝萬壑山脈逶迆,真是絕妙。

公園方圓十幾平方公里都是層理交錯的線條、燦爛奪目的畫圖,穿越於起伏的丘陵之上,一直延伸到雪山腳下。遠方那煙嵐霧靄之下,群峰深壑之間,人跡罕至之處,不知還隱藏著多少人間美景,撩撥著人們尋幽探秘的遐想。

七彩丹霞與冰溝丹霞地貌大不相同,專家認為七彩丹霞並非典型的丹霞地貌,屬於彩色丘陵,地層較軟、抗侵蝕能力弱,無法形成丹霞那種陡身直立的形態,更多表現為緩坡丘陵。乾熱環境導致礦物中二價鐵被氧化為三價鐵,顯生鏽的鐵紅色,當外部環境濕潤時,高價鐵被重新還原,地層顏色就會隨之變為棕黃、黃綠或青灰,顯現出顏色不同、條紋串色深淺不一的色帶。

大西北缺少植被,裸露地表極易風化,老的風化殼被風雨揭去,新的色帶層斷面顯露出來,如此反覆,造就了地層地貌色彩新鮮飽滿,岩層顏色光彩奪目,紅色更是大放異彩。七彩丹霞的條帶是千萬年來氣候乾濕交替的結果,每一次色彩變化都記錄著一次滄海桑田的變遷。

張掖丹霞與彩丘地貌集廣東丹霞峰林石柱的形態,攬新疆五彩城的色彩於一體,而且更遼闊宏偉、氣勢磅礡。由於乾旱沒有植被,蒼茫大地似噴灑熾焰烈火,巍然山岩像披上五彩霓裳,更具魔幻色彩。大自然巧奪天工之驚、神斧鬼工之奇,令人讚嘆不已。

壁上佛龕 千年奇蹟

張掖是西北地區佛教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城市。在古城閒逛,傳來風鈴悅耳,那是萬壽寺九層木塔,北周時代(557—581年)就已經高聳雲端,中國十九座阿育王塔之一,重修的塔身是磚砌樓閣式,外檐木構,高33米。

大佛寺建於西夏1098年,是西夏國的皇家寺院。大殿安置釋迦牟尼涅槃木胎泥塑雕像,身長35米,僅耳朵就2米長,為亞洲最大木胎泥塑臥佛。臥佛身後塑十大弟子,兩側廊房塑十八羅漢,大殿四壁繪「山海經」巨幅壁畫;大佛寺珍藏用黃金書寫的絕世經書,和最完整的初刻初印本「永樂北藏」。篤信佛教的西夏太后常到大佛寺居住,據說元始祖忽必烈出生在大佛寺。南宋末年宋恭宗趙顯為避禍在此出家。寺內山西會館塑關帝像,閻錫山題寫匾額「乃大丈夫」,褒揚關雲長,是否也有顧盼自雄之意?

祁連山下馬蹄寺不僅是寺院,是包含千佛洞、南北馬蹄寺、上中下觀音洞等的大型石窟群,始建於東晉十六國北涼時期(397-460年),與莫高窟、榆林窟並稱河西地區三大藝術寶庫。傳說臨松山的美景吸引了天馬駐足,山崖岩石留有「神驥足跡」,馬蹄寺因此得名。

10月中旬張掖下了第一場大雪,踏雪進入山門,就見絳紅色的岩壁上雕鑿著大大小小的佛龕。石窟逶迆30公里,大部分在山體內,與祁連山融為一體,是鑲嵌在絕壁上的千年奇蹟;窟前多有寺院建築,遠望層樓復閣十分壯觀。馬蹄寺屬於藏傳佛教,千佛洞屬於漢傳佛教。

「千佛洞」高聳的崖壁上遍布開鑿痕跡。丹崖下一排寺院,崖上掛壁著許多摩崖佛塔窟,之間有內外階梯相連,走進內部就是大石窟,石窟是舊的,佛像是新的,原有大面積彩繪,現僅剩藍色小部分。

「三十三天石窟」上下五層,21個石窟層疊在百餘米高的懸崖上。一個個洞口守望著大漠孤煙,收藏著中國文化歷史。石窟狹小,內部崖壁開鑿甬道連通,石級斜度極大,要彎腰手腳並用才能上去。石壁上一個個窟龕挨著,元代造像40餘尊,大多只剩腿足蓮台,元明壁畫也殘缺。

山崖上的石窟位置陡峭,有幾段必須攀岩前進,大雪封路我們沒能走遍。

馬蹄寺石窟為東晉名士郭瑀講學時開創。十六國時期北涼王沮渠蒙遜「素奉大法,志在弘 通」,大力發展佛教,依山而鑿了馬蹄寺千佛洞部分窟龕及金塔寺摩崖石塔龕。馬蹄寺濃縮著從西晉、北魏、北涼到隋唐、西夏、元明清的歷史風雲,千多年的累積,留下活了千年的生命。

絲路貿易的發展帶來繁榮富庶,也隱藏著危險。徵伐、屠戮、復仇,2000多年來各方勢力相互角力,經歷戰亂毀壞、文革浩劫,寺院、洞窟的造像、壁畫幾乎蕩然無存。寺院石窟基本上都是舊框架新內容,也算是留下信仰傳播的軌跡。

馬蹄寺已經成為集石窟藝術、祁連山風光與裕固族風情的旅遊區,雪中的祁連山景色,從另一個角度感受窟龕藝術與自然環境的相容。

丹霞地貌給予張掖知名度,馬蹄寺、大佛寺給予張掖歷史文化深度。張掖作為大西北著名的旅遊城市名副其實。

張掖萬壽寺木塔建於北周。(圖/李丁提供)
張掖萬壽寺木塔建於北周。(圖/李丁提供)
彩色山丘如彩虹飄落人間。(圖/李丁提供)
彩色山丘如彩虹飄落人間。(圖/李丁提供)
彩色丘陵綿延不絕。(圖/李丁提供)
彩色丘陵綿延不絕。(圖/李丁提供)
馬蹄寺千佛洞寺院與崖壁上琢出的摩崖佛窟。(圖/李丁提供)
馬蹄寺千佛洞寺院與崖壁上琢出的摩崖佛窟。(圖/李丁提供)
冰溝丹霞之鷹頭岩。(圖/李丁提供)
冰溝丹霞之鷹頭岩。(圖/李丁提供)
冰溝丹霞之桃源三結義。(圖/李丁提供)
冰溝丹霞之桃源三結義。(圖/李丁提供)
張掖世界地質公園。(圖/李丁提供)
張掖世界地質公園。(圖/李丁提供)
彩色丘陵綿延不絕。(圖/李丁提供)
彩色丘陵綿延不絕。(圖/李丁提供)
馬蹄寺丹崖上「長」著大大小小的佛窟,主要都在山體內部。(圖/李丁提供)
馬蹄寺丹崖上「長」著大大小小的佛窟,主要都在山體內部。(圖/李丁提供)
彩色丘陵如波濤滾滾而來。(圖/李丁提供)
彩色丘陵如波濤滾滾而來。(圖/李丁提供)
祁連山下馬蹄寺山門雪景。(圖/李丁提供)
祁連山下馬蹄寺山門雪景。(圖/李丁提供)
色彩變化無窮的岩體綿延起伏。(圖/李丁提供)
色彩變化無窮的岩體綿延起伏。(圖/李丁提供)
大佛寺是西夏國皇家寺院,釋迦牟尼涅槃像長35米,是中國現存最大室內臥佛。(圖/李...
大佛寺是西夏國皇家寺院,釋迦牟尼涅槃像長35米,是中國現存最大室內臥佛。(圖/李丁提供)
彩色山丘如赤壁長城。(圖/李丁提供)
彩色山丘如赤壁長城。(圖/李丁提供)

雲端 皇家 釋迦

上一則

旅遊/包車之旅 日本賞楓又泡湯

下一則

日本姬路城門票擬調漲 外國人參觀恐貴4倍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