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第一夫人挺拜登「繼續戰鬥」 共和黨批:虐待老人

你可知道行李箱有多髒? 清潔有秘招

新聞焦點/克魯曼中國經濟「5月之問」 各學者6月作答

諾貝爾經濟學獎學者克魯曼對中國經濟的近況大為不解,這被中國經濟界稱為「5月之問」。但到6月這時才開始爭論,經濟學者以不同方式來作答。

克魯曼於5月14日在紐約時報專欄文章「刺激消費是解決中國經濟問題唯一途徑」,以這個題目和對這個題目的論證來說,都與中國官方的說法沒有原則性牴觸,只是刺激消費角度不一樣。但克魯曼文中有兩點內容,引起爭議,一是第二次「中國衝擊」,另一個就是「5月之問」。

第二次「中國衝擊」是說中國新能源給全球經濟帶來又一次衝擊。與之相對的第一次「中國衝擊」,說的是1990年代以來,或者說中國加入WTO後,中國商品因太便宜占領美國等全球市場。中國就此成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開始挑戰美國。於是川普發動貿易戰,形成今天的全球經濟格局。

克魯曼沒有詳細去討論第二次「中國衝擊」內容,但可以意會到那是中國的新能源汽車「新三樣」等,這些新能源產品形成的衝擊波,正有可能釀成一場中美、中歐貿易戰。

「5月之問」是克魯曼說:「中國經濟面對目前的困境,最顯而易見的解決辦法是將更多收入轉移到家庭,從生產端轉移到消費端,增加居民收入從而增強消費需求。但中國似乎奇怪地不願做這些顯而易見的事情,他們執著的仍然專注於大量生產而非消費。我非常想讓中國的專家來解釋這種不情願的原因,是因為地緣政治?還是因為擔心中國人會變得懶惰?無論中國拒絕給居民發錢或者增加居民消費支出背後的策略邏輯是什麼?中國目前剩下唯一的出路就是維持巨額貿易順差,將在中國生產,但中國不能或不願消費的東西傾銷到其他國家的市場,而一旦其他國家聯合起來對抗這種傾銷衝擊,中國唯一的出路也會面臨災難,五年之內也許它們就會遇到大麻煩。」

克魯曼希望有中國專家出來解釋原因,中國經濟界對這個「5月之問」也有點關心,但到目前為止沒有人站出來回應,只是有部分經濟學家有語焉不詳的說法,比如經濟學家管清友10日午間在社交媒體上發幾個字,是「基層財政幾近崩潰」。

經濟學者圈都在照轉照傳管清友這幾個字,還互相問這是什麼來頭又是什麼意思。但是也有人認為,這就是回應「5月之問」。甚至有傳說,鑒於財政緊張,中國政府正採取緊縮措施。

具體來說會有三方面表現,一是為了控制地方財政支出,中央將收回12個高風險省份的基建審批權,包括東北、西南、西北各省,以及天津和重慶兩個直轄市,這意味著這些地區未來或將喪失新建項目的地方權限;二是體制內編制大幅削減。政府裁員分階段進行,首先裁減事業編制。近期中國多個省份開始試點改革,精簡事業單位;三是社會公共福利可能下降。

經濟學家劉煜輝說,「今天中國經濟遇到的困難,不是一個孤立的經濟周期問題」,中國的民生部門「堵」住了,房價以及由其資產負債表效應所帶來的系統性產品價格的收縮,導致「洋流」在這個環節發生了轉向。

中國的民生部門為什麼被「堵」住,劉煜輝稱這個見仁見智。也有人認為他談的至少與克魯曼提「5月之問」時開出的藥方相關連,即中國消費端出問題,中國的民生部門出問題,某種意義上中國經濟確實處於弱通縮之中。是典型消費疲軟的徵兆。如何去疏浚堵點,該是6月需要作答的焦點。

克魯曼 貿易戰 諾貝爾

上一則

香港理工大學赴杜拜招生 擴大國際人才庫

下一則

端午節掀起「國潮風」 高顏值艾草賣瘋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