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辯論直播/川普:俄羅斯俄羅斯… 拜登:沒聽過這麼多廢話

「川普會衝過STOP標誌」共和黨團隊:關麥沒用

「一帶一路」10周年 中國萬丈雄心行至十字路口?

在中國與肯亞共建「一帶一路」重點項目建設中,從中國學成歸國後完成夢想成為電氣工程師的肯亞青年大衞。(新華社)
在中國與肯亞共建「一帶一路」重點項目建設中,從中國學成歸國後完成夢想成為電氣工程師的肯亞青年大衞。(新華社)

為中國創下多項風光紀錄的「一帶一路」,在向窮國發出高利息貸款等批評聲浪下,貸款規模已逐漸減少,但風險卻有擴大之勢。歷經十載,「一帶一路」似正走在十字路口。中國曾經的萬丈雄心,對貸款國甚至中國自己來說,究竟是「救星」還是「災星」?

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在今(2023)年滿十周年。官方稱,這項由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政策,在22個國家形成3000多個合作項目,拉動近兆美元投資規模,到2030年有望使近4千萬人擺脫極端、中度貧困,獲得豐碩成果。但在一些西方國家眼中,則是窮國債台高築的禍首,甚至是中國企圖重塑世界的武器。不論褒貶,「一帶一路」迄今仍牽動著全球局勢。

BBC(英國廣播公司)報導指出,2013年,習近平在「兩會」上正式成為國家主席,當年9月他到訪中亞第一大國哈薩克,首次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並在10月於印尼國會演講時提出「海上絲綢之路」。當年11月,「一帶一路」在中共18屆三中全會被確立為中國國家戰略。自此成為中國新領導人雄心勃勃的「大國外交」戰略的核心支柱。

英媒認為,「一帶一路」成為習近平雄心勃勃的「大國外交」戰略的核心支柱。示意圖。(...
英媒認為,「一帶一路」成為習近平雄心勃勃的「大國外交」戰略的核心支柱。示意圖。(路透)

習近平標誌性政策

從時機來看,習近平上台僅僅幾個月,就推出了「一帶一路」倡議,並在之後的各種政策方針中反覆提及,成為他執政時代最具標誌性的政策之一。

「這種大政策不是誰一拍腦袋就決定的,跟中國宏大的經濟背景有關係。」安邦智庫創始人陳功表示,中國政府高層實行民主集中制,大政策經過一層層地醞釀、催化、討論再到執行,周期較長。他認為,「一帶一路」發軔於胡錦濤時代,中國經濟快速崛起,同時出現消化不良的現象,比如產能過剩、庫存積壓、金融問題,以及勞動力成本上升。

「當時決策者就向外看,把中國的產能向全球稀釋,把壓力釋放出去,還可能形成金融貨幣聯盟,促進人民幣國際化,很多好處。」陳功稱,應該說目的就是讓中國經濟繼續均衡、平穩地運行下去,把高速增長的態勢繼續延長三五年,甚至七八年。

對於「一帶一路」倡議的目標,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院教授梁亞濱曾表示,主要在依托基礎設施建設為新型經濟奠基,打破地緣政治上高風險國家中普遍存在的貧窮與動蕩互為因果的惡性循環,打造更加扁平與民主的全球權力與財富分配結構。

在肯亞的鐵路機車上,寫有「連接國家 走向繁榮」標語。(新華社)
在肯亞的鐵路機車上,寫有「連接國家 走向繁榮」標語。(新華社)

合作152國、3000項目

在「一帶一路」提出之初,有媒體將其稱之為「中國版馬歇爾計畫」,十年之後,僅從數據上來看,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根據中國官方統計,截至今年6月,152個國家與中國簽署「一帶一路」合作文件,中國對這些國家總共投資了3000多個項目,非金融類投資達到7859億元,其中大部分變成了當地的港口、鐵路、橋梁、工業園區。中國與這些國家的貿易額從2013年的1兆美元增長到2兆美元。

復旦大學「一帶一路」與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黃仁偉曾在其講座中表示,2013年剛提出「一帶一路」時,全球化正處在高潮,一下子受到了大部分國家歡迎,亞投行還有大批西方國家加入,形勢是出乎意料的好。

不少國家因此得到跨越發展的機會。比如寮國(老撾),作為東南亞最窮國之一,對外聯通能力極為有限,與中國毗鄰處地形陡峭,修建鐵路的橋隧比高,難度極大。2021年底,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一條總長逾1000公里、連接中國昆明與寮國首都永珍(萬象)的鐵路通車,到昆明實現「朝發夕至」,中國並還計畫未來將該鐵路延伸到泰國、馬來西亞和新加坡。

中國造內燃機車「入列」中寮鐵路。(新華社)
中國造內燃機車「入列」中寮鐵路。(新華社)

對於這條鐵路,泰國瓦萊嵐大學(Walailak University)政治學者特林·艾亞拉(Trin Aiyara)在公開場合表示,它不僅將寮國與世界接軌,沿線土地也將獲得城市化機會,特別是在與中國或其他國家接壤的邊境地區,對於貧弱的寮國而言,這將可以提振其國內經濟。

2023年7月11日,「東方比雷埃夫斯」號大型集裝箱船首航停靠希臘比雷埃夫斯港。...
2023年7月11日,「東方比雷埃夫斯」號大型集裝箱船首航停靠希臘比雷埃夫斯港。(新華社)

中國與塞內加爾合作興建的塞內加爾競技摔跤場。(新華社)
中國與塞內加爾合作興建的塞內加爾競技摔跤場。(新華社)

莫三比克馬普托跨海大橋。(新華社)
莫三比克馬普托跨海大橋。(新華社)

類似的項目有不少,比如希臘的比雷埃夫斯港,肯亞的蒙巴薩—奈洛比標準軌鐵路(蒙內鐵路),莫三比克的馬普托大橋,塞內加爾競技摔跤場等等。

提升中國聲量、存在感

而對中國而言,成功之處也體現在外交上。陳功表示,在「一帶一路」框架下,中國外交也改變了,全球各國都在跟中國談項目,以前中國在國際上聲量很小,現在無論在哪裡,翻開新聞,中國存在感都極強,影響極大,很多國家了解中國的慾望很強,這與「一帶一路」分不開。

但是,報導認為,隨著疫情後世界經濟的衰退和中美關係惡化,全球供應鏈破碎,「一帶一路」面臨很大負面影響。

債務陷阱? 窮國尋求減免

「可以大致判斷,失敗了。至於在多大程度上失敗了,可以討論。」報導引述陳功表示,後續發展與原來想法差別太大,從中國國內來看,一開始各個地方政府都規畫融入到「一帶一路」中去,「但現在誰還提?都成為央企的基建項目了。」

而對於深度參與「一帶一路」的一些國家而言,報導指出,痛感甚至來得更強。

新冠疫情之後,國際經濟轉差,發展中國家尤甚,債務壓力陡增。這時,他們發現欠中國的外債中,商業性援助規模較大,利率更高。再加上美聯儲大幅加息,使融資成本高漲;自身的財政管理制度又欠缺,四個因素疊加,讓不少發展中國家接連面臨債務償付危機,要求與中國進行債務重組談判。

再以寮國為例,中寮鐵路耗資59億美元,約佔寮國經濟總量的三分之一,其中60%資金來自中國進出口銀行的貸款,剩餘的40%被轉化為項目股份,寮國總計將背負超過14億美元的債務,而該國的GDP不足200億美元。2020年9月,破產邊緣的寮國以6億美元向中國出售部分能源網路,以尋求債務減免。

類似的爭議還發生在斯里蘭卡,沒有交通跟進的全新國際機場、閒置的會議中心和移交給中國公司的深水港,這些巨大投資都增加了斯里蘭卡的外債,而這其中至少有10%是來自北京方面的合同。吉布地、衣索比亞、希臘等很多國家也都面臨類似困境。這也是一些歐美國家批評「一帶一路」是中國設置的「債務陷阱」的由來。

在北京舉辦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攝影展,展出「一帶一路」沿線國...
在北京舉辦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攝影展,展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100幅作品。 (中新社)

中國成世界最大債主

對於中國而言,這些國家的債務危機,也並不是好消息,因為這意味著壞帳,過去十年讓中國首次成為世界最大債主。陳功表示,現在中國國內對於債務減免的不滿非常明顯和強烈,而中國政府在經濟放緩下,同樣面臨巨大的財政壓力。

央廣網曾引述中國國家開發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曹紅輝指出,共建「一帶一路」十年實踐表明,如果沒有必要的機制化建設,跨境投資者的權益就難以得到有效保護。為了推動共建「一帶一路」行穩致遠,有必要穩步制定與各國發展相適應的各類規則和機制,防範投資風險。

背後的政治博弈

美國總統柯林頓時期的財政部長勞倫斯·薩默斯曾表示,「現在世界在平行運行的默契就是,西方在做自己的事情,中國在做它自己的事情。BBC報導指出,當這兩個平行運行的體系不斷交叉,這種默契就變得極為脆弱。

德國前外交部長加布里爾在離任前的演講中警告,中國在利用「一帶一路」的投資來宣揚一套與西方不同的價值觀體系「修建一條新絲綢之路的倡議,並不像有些德國人認為的那樣,是對馬可波羅的感性回想。其實,這是要按照中國的利益全面重塑這個世界。」

那麼中國想要什麼樣的世界秩序?報導認為,習近平希望藉由在第三世界國家中拓展雙邊關係,改變世界秩序,使其更適合威權統治者生存。「經濟學人」評價認為,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是重要載體。

一帶一路 投資 習近平

上一則

中國首位染疫明星 「浪姐」金莎確診 工作人員證實

下一則

中國全國只招15人 武漢大學要開「雷軍班」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