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繼紐時、華郵後…時代雜誌也開砲 封面「請拜登走人」

「成績優異 哈佛等名校仍拒收」華生嘆難跨招生隱藏偏見

紐約客談/戶頭盜領 銀行未善盡把關之責

把錢存在銀行,應該是大部分華人的理財習慣,但近年來身分盜竊問題嚴重,許多不法分子鎖定盜竊華人家庭信件,取得身分資料之後再到銀行變更基本資訊,以此取得帳戶使用權,而弔詭的是,在過去聽過的案子中,大部分的銀行卻也輕易的讓這些不法分子更改資訊,不少受害人在損失金錢之後,才發現自己身分被盜,向銀行申訴要求賠償,卻碰到重重困難。

紐約市發生的許多身分盜竊導致財物損失的案子,有不少是華人針對華人,雖然受害者可以到銀行申訴,但銀行能夠幫助止損的程度相當有限,在各間銀行有各家的行政作業方式下,難保犯罪分子不會繼續利用同樣手段,到各間銀行更改資訊,受害者光是跑銀行申訴、解釋過程、跑流程,就相當煩人,更不用說對於那些英文程度有限的民眾,若想要討回全數錢財,恐怕是希望渺茫。

有一名遭到身分盜竊的受害者分享,在銀行系統中,有好幾個人跟他「共用」社安號,雖然目前沒有錢財上的損失,但該受害者的信用分數卻異常低,因為在同一個社安號下,他就有15張信用卡、兩個車貸,但事實上,該受害者僅持有兩張信用卡,且每期均繳清。

受害者到銀行後,發現這些與他「共用」社安號的人,全擁有華裔姓名,且互不認識,對於這樣的狀況,銀行卻只兩手一攤,表示華人姓名讓他們感到很複雜、難以解決,這樣消極的處理方式和理由,對於華人來說是否是另一種「歧視」?

或許對財大氣粗的銀行來說,這些小帳戶的小損失根本不算什麼,但對於每個受害人來說,損失的都可能是他大半生努力的成果。

華人 信用卡 紐約市

上一則

藝術收藏與減稅論壇 6台美藝術家參與

下一則

華埠露天音樂節 歡樂歌聲迎夏至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