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國慶不敢請連假 Z世代有暗招

以色列官員:已派代表團和哈瑪斯談釋放人質協議

打破沉默文化 華裔腦科專家研發app檢測精神疾病

琴藝出色的廖瑋勳,在有次彈鋼琴時看著雙手,想到建立腦部追蹤的檢測心理健康方式。( 領英)
琴藝出色的廖瑋勳,在有次彈鋼琴時看著雙手,想到建立腦部追蹤的檢測心理健康方式。( 領英)

心理疾病幾乎已經是全美增長速度最快的健康問題之一,而許多患者罹病不自知或忌憚求醫,經常導致病情惡化。芝加哥伊利諾州大學(UIC)精神病學及生物工程學華裔教授廖瑋勳(Alex Leow)因此創建了一款智能手機應用程序(app),一般人從app實時檢測,就可以掌握心理健康狀況及精神疾病。

廖瑋勳來自台灣,她說自己在成為腦科專家前,曾有過不同的職業抱負,喜歡數學且琴藝出色的她「曾經想成為一名鋼琴家或數學家。」但她後來放棄了成為鋼琴家的夢想,前往美國留學,「我真的很想做研究,想把我對數學的熱情跟醫學實踐結合起來。」

透過郵件訪問,廖瑋勳說,當然上述想法是在人工智能AI之前,但她表示,其實整個人體中有一個系統最適合數學建模,那就是人類的大腦,「人腦就像一台生物電腦,這就是為什麼我決定成為一名精神科醫生的原因。」

早在人工智能成為主流之前,廖瑋勳就已經在研究人工智能在心理健康領域的應用,她的研究專長是躁鬱症(bipolar disorder)。

廖瑋勳談到,「我在台灣長大時,人們並不談論心理健康問題,甚至對此感到羞恥或內疚,」而這種對疾病保持沉默的文化,加遽了亞裔社區的心理健康危機,因此如何讓人們能夠簡單快速的掌握心理健康狀態,一直是她研究思考的方向。

她說,這也是自己希望為亞裔社區和世界各地的其他人解決的問題。廖瑋勳說,與神經系統方面相比,心理健康一直是大腦中未被充分研究的方面。她渴望接受挑戰。

2015年,智慧型手機及可穿戴技術出現時,有次她看著自己在琴鍵上的雙手時,瞬間恍然大悟,「既然我們可以為人體設計一款健身追蹤器,為什麼不能為人腦設計一款追蹤器呢?」

就是這個時刻,醞釀誕生了應用程序BiAffect,這款app可讓用戶利用內建的鍵盤取代手機鍵盤,「這樣每次當你寫電子郵件時,在社交媒體發文或給朋友發簡訊時,使用鍵盤的時間就會被保存下來,如此一來我們就能了解你打字的快慢。」

BiAffect提供的持續個人化數據,有助於檢測精神疾病。例如,發送簡訊的頻率可能表示躁症發作的跡象;她的團隊也發現,頻繁的拼字錯誤與較高的憂鬱程度間存在相關性。

此外,該款app還能分辨出人們在使用鍵盤時是站著或躺著,這是判定抑鬱症患者不可或缺的方法。

廖瑋勳說,BiAffect可以利用這些客觀的實時信息,更好控制自己的心理健康,並在症狀發展到無法挽回的地步之前,根據這些信息採取行動。

目前該款應用程序有2000多位用戶,這些用戶被廖瑋勳稱為「公民科學家」,整個app仍在繼續發展中,她希望很快能夠變成一個預警系統,讓app的信息成為醫療服務提供者的工具,並帶來新的治療方法,包括根據那些可能有自殺傾向者的行為模式採取行動。

來自台灣的芝加哥伊大腦科專家廖瑋勳。(UIC官網)
來自台灣的芝加哥伊大腦科專家廖瑋勳。(UIC官網)

心理健康 人工智能 檢測

上一則

章瑩穎枉死異鄉7年 章父無一日安眠 望再赴美把女兒帶回家

下一則

新州山羊迷路街頭 警出動援救 發現是「新婚禮物」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