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高分闖低評分餐廳?「年輕人擠爆3.5分餐廳」上熱搜
近來,消費者反向選擇低評分餐廳的現象引發熱議。不少消費者表示,一些「高分店」令人失望,而一些「低分店」反而帶來了驚喜。消費者捨高就低顯示出,網路平台信用環境有待淨化、評價體系有待完善提升。
工人日報報導,幾乎每個周末都會與朋友小聚的欒女士,選擇就餐地點前,都會在網上瀏覽信息,看看網友的推薦與評價、餐廳的圖片和評分等。「有時候不知道要吃什麼,就會上網看看大家都推薦什麼。刷到低評分餐廳,以前我會直接划走。現在吃得多了,感覺高分餐廳不一定香,低分餐廳也不一定差。」
跟欒女士一樣,開始留意低評分餐廳的消費者正在增加。近來,「年輕人報復性擠爆3.5分餐廳」、「評分低的店可能更好吃」等話題屢屢登上社交平台熱搜。
報導指出,除了少數消費者抱著「我倒要看看有多難吃」的心態「擠爆3.5分餐廳」,低評分餐廳「逆襲」,更多是由於消費者頻頻在「高分店」踩雷,而「低分店」提供的菜品反而超出預期。消費者反向選擇低評分餐廳,也顯示出網路平台信用環境有待淨化、評價體系有待完善提升。
「評分可以作為參考,但是也不能絕對地去看。」經常在外就餐的張先生說,「元旦假期,我打開手機一看,附近絕大多數餐廳的評分都挺高的,很難選。讓我覺得奇怪的是,有一家我吃過的餐廳,味道挺好,但評分只有3.9分。」
據報導,不少消費者都表示,網路平台的評分存在失真,一些低評分餐廳並不像分數呈現出來得那麼差。「我們家樓下的一家火鍋店評分還不到4分,但超級好吃」、「這家餐廳因為不維護評論被埋沒了」、「看到評分只有3.5分,心裡還在打鼓,吃了以後覺得遠超期待」,不少網友在社交平台分享了「勇闖」低評分餐廳的經歷。
那麼,這些餐廳為何評分較低?記者走訪發現,一些餐廳有固定客群,銷售渠道穩定,並不依賴線上引流招徠消費者;一些餐廳的菜品口味不差,但店內裝潢簡單、服務沒有亮點,也導致評分不高。
而另一方面,為了在網路平台上積累好評,一些餐廳會透過贈送餐點、優惠券等方式,引導消費者寫好評,平台為鼓勵評價設置了獎勵,如贈送積分等;一些餐廳會邀請美食博主等到店體驗,製作探店類短視頻,達到引流的目的;部分餐廳還會透過專業的運營方式達到「刷好評」的目的,花銷雖多但效率較高、效果較好。
欒女士覺得如今網路平台上的評分越來越失真。不再盲目相信網路好評的她,現在也會留意網路評價中網友給出的差評信息。「如果一家餐廳是老店,只是評價少、評分低,差評裡沒有『硬傷』,我是願意去試試的。」她說。
報導稱,針對網路平台評分亂象,監管也在發力。此前,江蘇省市場監管部門公布的「刷單炒信」不正當競爭案件中,就包括南京某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提供「刷單套餐」案;在安徽蚌埠,一家餐廳也因為「好評返現」被市場監管部門查辦。
業內人士指出,在整頓淨化市場的同時,應盡快改進和完善餐飲企業在網路平台上的評價和展示機制,讓有品質的「寶藏店鋪」得到應有的分數,更好地服務消費者。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