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你無法跟他談判」 麥卡錫預測 拜登不會自行退選

華郵執行長難止虧損又爆新聞倫理醜聞 恐難逃去職

孩子容易分心、動不停 專家14策略助找回小朋友注意力

專家指出,可透過簡潔清晰的指令、制定活動時間表等,提高孩子的專注力和學習潛能。圖非新聞當事人。(本報資料照片)
專家指出,可透過簡潔清晰的指令、制定活動時間表等,提高孩子的專注力和學習潛能。圖非新聞當事人。(本報資料照片)

如何提高孩子的專注力,是不少老師和家長的共同難題,專家說,可透過簡潔清晰的指令、制定活動時間表、減少環境中不必要的刺激、增強學習活動本身的刺激等14種策略,提高小孩的專注力和學習潛能,也可以聯繫當地醫院、診所或學校,尋找職能治療師的協助。

8歲的小寶是個容易分心、動個不停的孩子,上課常常盯著窗外發呆、踢前面同學的椅子、或是拿紙團丟其他同學,盡管老師和媽媽經常責罵他,但沒幾分鐘小寶的思緒又再次遊走,脫序的行為也不斷發生。台灣職能治療學會理事、職能治療師陳玉蘭表示,針對這類孩童,可以使用以下14項策略,提高他們的專注力和學習潛能:

1、減少環境中不必要的刺激:在安靜、獨立的空間進行學習,以減少干擾。

2、增強學習活動本身的刺激:如使用生動活潑的教材或電腦軟體教學。

3、指令簡潔清晰:以條列方式給予孩童指令,並請孩童重複指令,以確保孩童接受且理解完整指令。

4、學習或上課前提供適當的感覺刺激:提供前庭、本體或觸覺刺激的活動,如盪鞦韆、溜滑梯、彈跳床、跳格子、攀爬牆、球池、玩沙坑等。

5、讓孩童上課中途動一動:當孩童注意力渙散時,可以讓孩童站起來動一動,例如上台示範、幫忙發或收作業、幫忙擦黑板等。

6、培養固定且良好的學習習慣:每天固定時間進行靜態或學習活動。

7、逐步延長學習時間:一開始每天短時間進行靜態或學習活動,完成後立即給予正增強,如觀看卡通或食用水果等,並逐步增長活動或學習時間。

8、制定活動時間表:在課外時間,如假日或寒暑假,與孩童討論並訂定學習和遊戲活動的內容及時間,並且按照時間表進行。

9、確實完成每項活動:嚴格要求孩童完成每一項活動並整理使用過的物品。

10、分段進行長時間活動:將較長時間的活動或功課分段進行,以維持專注力。

11、間歇性監督:初期全程陪伴孩童做功課,待注意力增長時,則偶爾巡視並給予肯定的注視或肢體接觸,以維持注意力和動機。

12、提供適當難度的活動:確保孩童有成功的機會,並給予正向鼓勵;如遇困難,適度協助並要求完成。

13、忽略小動作:對於孩童的小動作不予理會,或讓孩童忙於其他事,則小動作自然會減少。

14、運用問題解決遊戲:利用「假如……你要怎麼辦?」的遊戲,幫助孩童計劃與解決問題。

輔仁大學醫學職能治療系教授傅中珮表示,家長發現孩童在專注力或學習遇到困難時,除搭配相關技巧外,也可聯繫當地醫院、診所或學校,尋找職能治療師的協助,由職能治療師協助,提升孩童的專注力、學習、遊戲品質和生活技能,並提供個別化評估、介入和諮詢,能夠幫助孩童在學業及日常生活中達到最佳表現。

上一則

飆高溫躲冷氣房反而「冷中暑」? 醫給3建議緩解

下一則

最棒「驢」生?寵物驢嚇逃失蹤5年 飼主見牠新家人驚呆:太神奇了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