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民主黨好萊塢金主打退堂鼓:不該讓高齡者開美國大車

與美國生日同一天 凱撒沙拉今天滿百歲了

旅遊/訪胡佛水壩 讚嘆世紀工程

從觀景台朝南遠望科羅拉多河上的複合結構拱形橋。(圖:作者提供)
從觀景台朝南遠望科羅拉多河上的複合結構拱形橋。(圖:作者提供)

內華達的秋天是最適合旅遊的季節,天高雲淡,不再燥熱,也少有風沙。胡佛水壩(HooverDam)位於拉斯維加斯東南方,相距約58公里。10月初的周末,陽光柔和,秋風習習,與家人沿著93號公路開車約45分鐘抵達胡佛水壩。

記得上次參觀大壩還是1997年,距今已有26年了。離大壩幾公里,遠遠就看到了聳立於藍天的橫跨科羅拉多河的拱形橋,漸漸又看見米白色的拱形大壩屹立在山谷之中;登上拱形橋,深綠色的米德湖終於呈現在眼前。和上次參觀一樣,深感大壩工程的宏偉壯麗,就像一首洪亮的交響樂,浩浩蕩蕩,朝我們湧來。

國家歷史地標胡佛水壩,位於科羅拉多河的黑峽河谷,在內華達州亞利桑納州的交界處。壩高221米,截住科羅拉多河而形成了水庫,稱為米德湖(Lake Mead)。這是美國蓄水量最大的水庫,其形狀狹長分叉,向上游蜿蜒180公里;米德湖水庫僅攔截了科羅拉多河平均流量的27%,因此下游地區並沒有缺水之虞。

黑峽河谷(Black Canyon)原先乾旱荒涼,人煙稀少,因科羅拉多河不斷處於乾枯和洪水氾濫的循環中,不適合生存,僅少數印第安人和西班牙人居住。

在科羅拉多河的拱形橋上,眺望米白色的胡佛水壩以及水壩後方的米德湖。(圖:作者提供...
在科羅拉多河的拱形橋上,眺望米白色的胡佛水壩以及水壩後方的米德湖。(圖:作者提供)

1849年,學者沃森克拉夫特(Wozencraft)博士來到加州,他意識到科羅拉多河可用來灌溉加州盆地的肥沃土壤,不過當時無法獲得政府支持。由於西部擴展的需要,聯邦政府不久開始勘探科羅拉多河,發現只有建造水壩和運河,才能有效控制當地的干旱與洪澇。

1892年,加州一家開發公司建造了從亞利桑納州尤馬到加州索爾頓盆地的運河。自從有了灌溉水和移民,才使加州的水果、蔬菜和棉花得以蓬勃發展。

1902年,西奧多·羅斯福總統創立了美國墾務局(現為墾務局),決定尋找調控和利用科羅拉多河和其他西部河流的方案。1922年,墾務局局長戴維斯(Davis)提議建造大壩來控制科伊拉多河;當時的商務部長胡佛(Herbert Hoover)協調流域各州,達成了河水分配的協議。

國會在1982年終於通過「科羅拉多河契約」,在科羅拉多河上築壩並將水引至加州。胡佛總統在1931年簽發了當時最大的政府合約,計畫耗資4889萬0955美元,用7年時間來完成這項工程。

這項工程龐大而複雜,包括大壩和隧道建設、地下工程、水下施工和混凝土施工;還包括電力傳輸、電話通訊、工業廠房、鐵路建設和高層建築。

修建工程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修築隧道分流科羅拉多河水,騰出河床造壩體;第二階段,建築水壩、發電廠房、引水塔、引水管和溢洪管線等。從大壩頂搭電梯下到300米深處,可看到水力發電機的引水管,其直徑達9公尺。由於水壩正面沒有溢洪孔,溢洪則由兩條直徑15公尺的鋼管擔任,它們埋在兩邊山體下部,鋼管閘門開口於下游不遠處;第三階段,安裝各種設備、包括兩座發電廠的17台發電機、輸電線路等。整個工程由六家大公司承包,結果提早兩年,只花了5年就完成了水壩建造。

胡佛水壩是重力壩,高221米,底部前後寬201米,整體重量達660萬噸。水壩被評為20世紀十大建築成就之一、及世界七大土木工程奇蹟之一。

胡佛水壩水壩耗資共約4900萬美元,實際上對開發美國西部的貢獻巨大,如果以現值計算的話,胡佛水壩對美國經濟的貢獻,至少是當初投資的百倍以上,遠遠超過了設計時的設想。

自水壩建成以來,胡佛水壩調控了科羅拉多河的洪水,為內華達州、亞利桑納州和加州3000多萬人供應水源,及供應西部十幾個州廉價的電力。從此科羅拉多河流域沒有發生嚴重的乾旱和水患,提供給西南部的農田灌溉水,生產美國80%的冬季水果和蔬菜。

內華達州一側發電廠廠房內的8台水力發電機。(圖:作者提供)
內華達州一側發電廠廠房內的8台水力發電機。(圖:作者提供)

有了胡佛水壩,洛杉磯、拉斯維加斯等大城市得以發展。拉斯維加斯從30年代的沙漠小城,發展成了現代的旅遊、娛樂和大型會議的中心;據作者親眼所見,目前市區面積至少是26年前的四倍。米德湖沿岸住宅林立,成為延綿數十公里的休閒度假勝地。

胡佛水壩的停車場原本是建設期間的混凝土廠舊址,現在還可以看到工廠和鐵路的痕跡。停車場旁是新修的參觀中心,可以乘高速電梯下到大壩的底部,參觀大壩內部。穿過施工隧道,觀看水力發電機的壓力輸水管,感受到水流沖過管道時產生的振動,然後參觀發電廠的8台發電機。

離開地下來到大壩的展覽廳,這裡有關於胡佛大壩歷史的實物展出、照片、圖表和文字說明,還有修建期間拍的電影。

展覽廳的出口處是觀景台,從這裡可以俯瞰身下的大壩、後面是波光粼粼的米德湖,向南能眺望橫跨在科羅拉多河上的高速公路拱形橋。

離開參觀中心,沿著公路可走到水壩頂端。不遠處左側是一個小廣場,上面有一座莊嚴的黑色花崗岩紀念碑和一根旗桿,碑文是:他們的犧牲讓沙漠綻放花朵(They Died to Make the Desert Bloom),以紀念為建造大壩所犧牲的112名建設者。

守護旗幟的翅膀青銅雕像,和被摸得閃閃發亮的腳趾。(圖:作者提供)
守護旗幟的翅膀青銅雕像,和被摸得閃閃發亮的腳趾。(圖:作者提供)

兩側是兩座守護旗幟的翅膀青銅雕像,他們象徵一半天使,一半人類的力量,懷著向上的抱負。雕像在晴空下閃耀,就像準備展翅的精神之鷹。此作品由挪威雕塑家奧斯卡·漢森(OskarHansen)創作,有趣的是,雕像的腳趾被參觀者摸得閃閃發亮,據說可以帶來幸運。

再朝前20米是個小小的墳墓,裡面埋了「擁有大壩」的狗(The Dog Who Owned a Dam)。據說,當年這隻狗常在工地上漫步,爬上梯子、越過走道、穿過隧道,甚至還搭乘鋼纜小艇,擄獲了大壩工人的心,後來不幸在車禍中死去。工人懷念之餘,雕塑家漢森為它設計了墓地。

大壩上建有幾個可通往大壩下部的碉樓,陽光下碉樓的黃銅大門金光閃閃,上面裝飾著流線型風格的曲線,代表了上世紀30年代的裝飾藝術圖案,在紐約的摩天大樓裡經常可以發現這樣風格的裝飾。在參觀中心的地上,複製了雕塑家漢森設計的水磨石地板圖案與天體星圖,即中文的黃道羅盤。靠近亞利桑那州的山上,據說經常看到沙漠大角羊等野生動物。

和26年前相比,最大的變化就是93號公路不再通過胡佛水壩頂部,而是在水壩下游建造了一個繞行走廊,車子可直接跨過科羅拉多河。有了繞行走廊,既方便了交通,又可防止對大壩的恐怖攻擊,提高安全性。

繞行走廊的方案早在上世紀60年代就已立案,直到美國發生了911恐怖襲擊,隨後商業卡車禁止駛過胡佛水壩,於是修建繞行走廊,成為一件緊迫任務。

拱形橋由鋼材和高強度混凝土結合的空心構件建造。(圖:作者提供)
拱形橋由鋼材和高強度混凝土結合的空心構件建造。(圖:作者提供)

這座橫跨峽谷的混凝土鋼結構大橋沒有採用流行的斜拉索結構,而是採用了與胡佛大壩相同的拱形結構。可以避免對天際線的視覺干擾。走廊的設計遵循「形式追隨功能」的美學哲學,將設計美學、經濟效率、與結構工程相結合,並確保設計能匹配胡佛水壩的設計。

2010年胡佛水壩繞走廊完工,工程耗資2.4億美元,橋樑部分耗資約1.14億美元,都在預算範圍之內,這可算是個奇蹟。同時期,舊金山整修地震損壞的奧克蘭海灣大橋,居然花了63億美元。胡佛水壩大橋長580米,跨徑為460米,位於科羅拉多河上方270公尺處,是北美第二高的橋樑。

這座跨越內華達州和亞利桑那州的大橋,被命名為奧卡拉漢-蒂爾曼紀念橋(Mike O'Callaghan–Pat Tillman Memorial Bridge)。奧卡拉漢出生於威斯康辛州農村,是一名失去左腿的退伍軍人,1971年至1979年間曾擔任內華達州州長,在2004年去世;蒂爾曼生於加州,是全國著名的橄欖球運動員,屬於亞利桑那州立大學隊和亞利桑那紅雀隊。在阿富汗戰爭期間,他放棄了職業生涯和優厚的收入,作為步兵加入美國陸軍,在2004年4月22日不幸被友軍誤傷而去世。

夕陽西下,沿93號高速公路返回維加斯。藍天白雲,西南方是查爾斯頓群山,山色蒼翠,山間飄起了淡淡的霧氣,內華達的秋景宛如一幅水墨山水畫。回首遠望,拱形大橋宛如一道彩虹,為胡佛水壩抹上了21世紀的現代色彩。由於繞行走廊和大橋的建成,增加了許多景觀,每年遊客超過百萬。當初胡佛水壩是個工程奇蹟,現在變成了休閒的好去處。

直徑達9公尺的發電機的壓力輸水管。(圖:作者提供)
直徑達9公尺的發電機的壓力輸水管。(圖:作者提供)
胡佛大壩底部的原施工隧道。(圖:作者提供)
胡佛大壩底部的原施工隧道。(圖:作者提供)
在陽光下閃光的黃銅大門,上面裝飾著流線型風格的曲線。(圖:作者提供)
在陽光下閃光的黃銅大門,上面裝飾著流線型風格的曲線。(圖:作者提供)

加州 內華達州 亞利桑納州

上一則

人與書/「小荳荳2」 黑柳徹子為烏童書寫希望

下一則

移民專頁/入籍申請 通常需要7到9個月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