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日本東京都知事選舉7日投開票 候選人最後衝刺

紐約華社糧食券盜竊5天40起 凌晨12時入帳數小時內就被刷走

娛樂/R級恐怖片爆大量 「噬血芭蕾」拍出新意

「噬血芭蕾」劇照。(取材自IMDb)
「噬血芭蕾」劇照。(取材自IMDb)

重口味恐怖片「噬血芭蕾」(Abigail)對吸血鬼德古拉(Dracula)故事的重新演繹造成不少話題,該片講述一群臨時湊合的綁匪,兩眼無珠錯綁德古拉的女兒為人質,沒要到贖金就算了,反而成了被肉票追殺的對象。

前陣子上映的「噬血芭蕾」由環球影業出品,雙導演麥特貝提內里歐平(Matt Bettinelli-Olpin)、泰勒吉列特(Tyler Gillett),加上製片查德維拉利亞(Chad Villella),三人早在十多年前就組成「無線電靜默」(Radio Silence)一起拍攝網路短片,最初以搞笑短片為主,算是YouTube上的初代網紅。

2011年,專攻恐怖片的網站「血腥噁心」(Bloody Disgusting)的老闆布拉德米斯卡(Brad Miska),邀請三人參與由他監製的「致命錄影帶」(V/H/S )拍攝。該片由五段不可思議的詭異映像組成,而由「無線電靜默」三人自編自導自演、名為「10/31/98」的一段,尤其獲得觀眾好評,也讓好萊塢開始關注這三個年輕人。

YouTube網紅起家 恐怖片新勢力

他們後來被大廠收編,執導20世紀福斯鬼片「惡靈嬰弒」(Devil's Due,又譯「惡魔預產期」),結果評價一般,好在該片拍攝成本只有700萬美元,因此全球放映後拿到的3700萬美元票房,還算能對投資者交代。

三人組2016年參與恐怖片「絕境之南」(Southbound,又譯「一路向南」)的拍攝,反響普通;直到2019年上映的「弒婚遊戲」(Ready or Not,又譯「準備好了沒」)才算真正讓主流觀眾開始熟悉他們的。該片以600萬美元成本拿下近6000萬美元的全球票房,堪稱以一博十的低成本影片的典範,也讓剛買下「驚聲尖叫」(Scream)拍攝版權的望遠鏡影業(Spyglass Media Group)最終拍板,由他們來接替2015年去世的導演衛斯克雷文(Wes Craven),執導該系列的第五部,以重啟這個賺錢的系列電影,結果這部2022年上映的續作賣破1.37億美元。

「無線電靜默」雙導演組合麥特貝提內里歐平(左)與泰勒吉列特(右)在新冠疫情期間扛...
「無線電靜默」雙導演組合麥特貝提內里歐平(左)與泰勒吉列特(右)在新冠疫情期間扛下「驚聲尖叫」重啟新作的重責大任。(取材自IMDb)

近年來,手持吸血鬼、木乃伊、狼人、隱形人和科學怪人等知名恐怖片IP的環球影業,一直想要好好利用這些經典形象,開創出新一代的怪物宇宙。不過,2017年的新版「神鬼傳奇」(The Mummy,又譯「木乃伊」)票房失敗後,這項計畫就半路夭折。此後,環球放棄打造怪物宇宙,推出「隱形人」(The Invisible Man)和「吸血鬼特助:雷菲爾」(Renfield,又譯「雷恩菲爾德」)兩部作品,結果前者大獲成功,後者飽受批評。

過去幾年裡,美國觀眾的口味愈來愈難以捉摸,以往屢創佳績的超級英雄大片已不受青睞,年輕觀眾追捧的限制級恐怖片、驚悚片,似乎成了一枝獨秀的票房萬靈丹,就連過往專攻小眾文藝片的霓虹影業和IFC影業,如今也都開始涉足恐怖片。

在產量過剩的情況下,過去的兩個月裡,除了「噬血芭蕾」以外,已有六部大規模上映的恐怖片,例如20世紀影業斥資3000萬美元的「天魔:惡之初」(The First Omen,又譯「凶兆前傳」)首映三天只賣170萬美元,截自4月,北美總票房僅1930萬美元;而「噬血芭蕾」製作成本據說也有2800萬美元,壓力也不比「天魔:惡之初」小多少。

預告片不符挨告 環球被纏2年

好萊塢片場擔心的不只有抓不準觀眾口味,令業界驚詫的粉絲狀告環球影業「預告片造假」一案,在歷時兩年多的幾輪博弈後,終於塵埃落定,雙方以和解收場。

兩位起訴環球影業的原告──來自馬里蘭州的康納伍爾夫(Conor Woulfe)和加州的彼得羅薩(Peter Rosza),都是「金髮夢露」(Blonde)走紅的西班牙女星安娜德哈瑪斯(Ana de Armas)的鐵粉。

他們在2021年在「靠譜歌王」(Yesterday,又譯「昨日奇蹟」)的預告片裡看到偶像,等到電影上線亞馬遜串流後,花費3.99美元觀賞該片。結果,近兩小時的電影完全沒看到安娜德哈瑪斯的身影,讓他們感覺受騙。康納伍爾夫表示,他甚至又在別的串流平台再次付費看所謂「導演剪輯版」的「靠譜歌王」,希望能看到安娜德哈瑪斯,結果再次落空,讓他心情十分沮喪。

原來,在這部由丹尼鮑伊(Danny Boyle)執導的音樂電影中,安娜德哈瑪斯確實有客串登場,也被用在預告片等宣傳中,但到了後期剪輯階段,導演和編劇李察寇蒂斯(Richard Curtis)還是決定剔除她的支線內容,於是安娜德哈瑪斯的整個戲分消失不見了。

出現在「靠譜歌王」預告片中的安娜德哈瑪斯並未在正片中出現。(取材自澎湃新聞)
出現在「靠譜歌王」預告片中的安娜德哈瑪斯並未在正片中出現。(取材自澎湃新聞)

索償500萬 差點倒賠12萬

2022年1月,兩位粉絲以假廣告、不當得利和不正當競爭三項罪名,作為受害者代表,向環球影業提起集體訴訟。代理兩人打官司的律師團隊,自然也不會放過這種名利雙收的好機會,說服他們狠狠加碼,要求環球影業做出高達500萬美元的集體賠償。

環球影業方面則派出律師團,以「電影預告片屬於藝術作品,受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保護,屬言論自由範疇,不該引發刑事或民事訴訟」為由,要求法院不予受理這項訴訟。照環球的意思,每年有那麼多預告片,如果有觀眾覺得哪些地方與正片不符就可以提起訴訟的話,好萊塢電影公司的訴訟案件恐怕沒完沒了。

負責審理此案的是高齡83歲的加州中區法庭法官史蒂芬威爾森(Stephen Wilson),2022年12月,經過將近一年的來回交鋒,他以電影預告片也是商業廣告,也適用於廣告法相關條款為由,接受原告方的訴狀,讓兩位粉絲興奮不已。

不過,到了2023年8月,威爾森法官改變態度,不再接受兩位原告提出的500萬美元標的集體訴訟。據法院文件,法官重新做出裁定,兩位原告若堅持要告環球影業宣傳造假,可另行訴訟,但不當得利與不正當競爭兩項均不適合。法官甚至指出,康納伍爾夫事後又付費觀看導演剪輯版的做法,全憑自己猜想,而非環球影業的誤導。

「靠譜歌王」電影海報。(取材自IMDb)
「靠譜歌王」電影海報。(取材自IMDb)

至此,康納伍爾夫和彼得羅薩兩人已被推向賠了夫人又折兵的危險懸崖,因為按加州法律規定,他們需支付被告方環球影業訴訟支出的12萬6705美元代理律師費。

在加州地方法律和聯邦法律中,都有「反SLAPP訴訟條例」,SLAPP是「針對公眾參與的策略性訴訟」(Strategic lawsuit against public participation)的縮寫,指企業或名人為封口告人,讓對方承擔不起而主動放棄打官司的訴訟策略。簡言之,就是讓提出訴訟的一方來承擔對方的律師費,以免弱勢族群因為擔心無法支付龐大費用而不再使用法律武器。但在實際操作中,這種反SLAPP訴訟條例到頭來又常被強勢一方加以利用,這次的環球影業律師團隊便是如此。

被告的環球方首席代理律師凱利克勞斯(Kelly Klaus)每小時收費是1158美元,計算出的總費用達67.2萬美元,而環球公司「只」要求兩位原告償還其中的47.2萬美元,最後法官威爾森再將費用降至12萬6705美元,但這這已足夠讓兩位原告粉絲叫苦不迭了。

合解大結局 雙方都不滿

直到今年4月,終於傳出兩位粉絲已與環球達成和解,雖然此案看似和平落幕,但其實當事雙方都不太滿意。環球認為此事有損好萊塢大廠的形象;而在原告律師團隊看來,這正是好萊塢巨頭在加州受盡法律保護,隻手遮天的明證。

兩位粉絲的代理律師曾在攻防中堅持強勢,表示不會放棄訴訟,將大規模走訪看過「靠譜歌王」預告片的觀眾,尋找更多證人、證據,但到了今年1月,原告律師團隊又提出新的協議方案,表示兩位客戶願意放棄訴訟,只希望環球影業可以一次性支付75萬美元的賠償,大家就當此事不曾發生過。

但在環球影業看來,無法證明所有付費觀眾都因為看了預告片,對哈瑪斯的出鏡有所期待才選擇欣賞該片,兩位原告的情況只能代表他們自己,若真要賠償的話,最多就是賠償他們各自3.99美元的點播費用。

環球方寫給法庭的信件中表示,「為這起無聊案件耗費兩年時間的原告代理律師,在沒有任何法律或事實依據可以支持他們的情況下,又一次試圖向環球影業施壓,迫使其支付75萬美元巨額賠償金,以了結一起價值只有7.98美元的案件。」

按照原定議程,這個官司會在4月30日開始審議流程,而在4月中旬,兩造終於在纏鬥兩年的法律戰中握手言和,雖然和解條件並未對外公布,但看來兩位粉絲至少不用自掏腰包賠償律師費了。

(取材自澎湃新聞)

哈瑪斯 加州 好萊塢

上一則

娛樂/專拍嚴肅題材 「驚爆焦點」製片商倒閉

下一則

娛樂/蒙面歌手將決賽 評審團登台飆歌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