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總統辯論27日登場 拜登難迴避年長 川普小心演過頭

拜登川普將辯論 華郵拋大哉問:是否協防台灣

娛樂/法蘭西斯柯波拉:我的人生已無憾

法蘭西斯柯波拉出席今年的坎城影展。(取材自IMDb)
法蘭西斯柯波拉出席今年的坎城影展。(取材自IMDb)

執導「教父」(The Godfather)系列聞名的85歲大導法蘭西斯柯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新作「大都會」(Megalopolis)早前在坎城影展首映,雖獲得現場觀眾長達七八分鐘的鼓掌喝采,但第一時間的媒體反響卻並非同聲稱讚,而是出現了明顯的兩極分化,讓人不由為自籌資金拍攝該片的老導演捏了一把汗。

新片劇組員爆料 難搞、強吻

更不利的情況還在於,就在距「大都會」首映前幾天,英國「衛報」發表獨家文章,不留情面地披露該片拍攝現場的各種祕聞,援引多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劇組成員的證言,強調影片制作過程中「浪費大量時間、精力」,劇本「至少被改寫了300次」,以及「拍攝進行到一半時,大部分視覺特效和美術團隊的工作人員都被解雇或自己辭職了」等。

衛報引述一位匿名劇組成員的話表示,「他經常只是坐在那,一連幾小時,不和任何人說話,只管自己抽大麻……大家只好等著,幾小時過去了,結果什麽也沒拍。有時候,攝影組和演員都在等著,然後忽然他就會冒出一個毫無意義的想法來,那和劇本中的內容根本沒關系。說起來可能顯得很瘋狂,但有時候我們真的都在想,『這個人以前拍過電影嗎?』」

法蘭西斯柯波拉(左)在「大都會」片場。(取材自IMDb)
法蘭西斯柯波拉(左)在「大都會」片場。(取材自IMDb)

「衛報」文章中最致命的爆料,還要數隱約暗示的「男女問題」,文中引用目擊者口述,爆料科波拉曾在拍攝現場試圖強吻臨時演員,此外還曾慫恿女性臨時演員直接坐到他的大腿上。該篇報導刊登之際,正值法國影壇反性侵運動重起波瀾,而好萊塢對於此類涉及性騷擾的事件,如今也是極度敏感。「衛報」的爆料文章,無疑讓本就尚未找到北美發行商的「大都會」,進一步滑向了絕境。

針對敏感指控,「大都會」的聯合製片人達倫德梅特(Darren Demeter)在第一時間做出回應,他承認科波拉為幫助臨時演員找到表演的靈感,有時候確實會有此類舉動,而且那麼做也能融洽現場氣氛。但他也強調,整個拍攝期間,並未有人針對導演的這些行為向他投訴。

原本,外界預計肯定會有坎城的與會記者就此事追問科波拉,但現場情況卻出人意料地和諧平靜,各路媒體基本都圍繞影片本身提問,完全無人提及拍攝現場的狀況,也算是給了老導演極大的面子。在這場遲開半小時的媒體見面會上,科波拉表示,首映禮結束後的觀眾掌聲,讓他感到「如釋重負,無比喜悅」。

自掏1.2億拍片 「不影響家庭和諧」

按他自己的說法,該片的創意早在1977年就已誕生,1983年開始籌備劇本,2001年正式啟動項目,但之後卻因種種原因被迫擱置;2019年,他重啟「大都會」拍攝計畫,並且通過出售名下的伊哥諾葡萄酒莊的股份,自掏腰包1.2億美元,完成了本片拍攝。

對此,昨天也有媒體記者「不懷好意」發問,導演這種不計成本的做法,是否會令其財產嚴重縮水,生活水平倒退;記者甚至進一步暗示,這是不是會影響到他女兒蘇菲亞柯波拉(Sofia Coppola)和兒子羅曼科波拉(Roman Coppola)等家屬未來的繼承權。對此,科波拉坦然回答:「我在經濟上沒有問題,我的孩子們也都有很好的事業,不需要我留給他們什麼財富。我現在仍是伊哥諾酒莊的所有人,總之我們大家都過得很好。我要告訴在座各位,錢不重要,朋友才重要。朋友永遠不會讓你失望,錢卻會人間蒸發。」

法蘭西斯柯波拉(右)與妻子艾琳諾柯波拉(左)、女兒蘇菲亞柯波拉(中)都是導演,圖...
法蘭西斯柯波拉(右)與妻子艾琳諾柯波拉(左)、女兒蘇菲亞柯波拉(中)都是導演,圖為他們2013年一起出席在六本木舉行的東京影展。(取材自IMDb)

不過,現實的問題確實擺在那。目前「大都會」仍未找到願意接手的電影發行商。早些時候媒體曾經透露,科波拉心理預期的賣價大約是1億美元,但今年3月底辦的業內片商放映會後,收到的反饋意見都十分冷淡,無人願意出價購買。而科波拉對此評論:「好萊塢的傳統電影製片廠,目前大多負債累累,現在繼續再為他們工作,與其說是請你來拍電影,還不如說是請你來幫他們償還債務。」按照他的說法,只有蘋果、亞馬遜和微軟這些「資金雄厚」的科技公司,才是好萊塢的未來。言下之意,恐怕也是希望「大都會」能在這些影視新貴中獲得交易機會。

批傳統片商只敢拍續集

至於那些傳統電影廠商的未來,科波拉則很不看好,並且批評他們只知道保持現狀,一成不變地重複製作續集,這也成了他必須自籌資金拍攝「大都會」的重要原因。他說:「我實在不明白為什麽有些電影可以拍,有些電影就不能拍了?這一次我就試著以我自己的方式來拍『大都會』。」

科波拉回憶:「在我年輕時,我記得我曾想要拍一部歌舞片,但有人告訴我『你知道嗎,現在已經沒人拍歌舞片了。』後來,我又想拍西部片,結果又有人告訴我說,『現在真的是沒人拍西部片了。』最終,我和編劇一起完成了一個我認為相當出色的西部片劇本,還真是沒人肯拍。所有人都說他們不再拍攝西部片了,於是我就失去了這個機會。但幸運的是,克林伊斯威特(Clint Eastwood)買下了這個劇本,並把它拍成「殺無赦」(Unforgiven,又譯「不可饒恕」)。」

「大都會」講述發生在未來美國的科幻故事,簡而言之,是懷抱理想主義的藝術家和妄想獨裁的政治家之間的針鋒相對。科波拉表示,自己對美國當下的政治環境感到擔憂,但在他看來「答案不在政客身上,而在美國的藝術家身上。我的夢想、我的希望就是我們國家的藝術家能夠給大家一些啟示。我一直都記得約瑟夫帕普(Joseph Papp,已故美國著名戲劇導演)跟我說過的話:藝術家要扮演的角色,就是給大家當下的生活帶來一些啟示。我相信所有藝術家都該這麼做。不然的話,藝術家創作出來的東西,就像是一個沒營養的漢堡,是垃圾食品。」

「大都會」由亞當崔佛(左)、娜塔莉伊曼紐(右)主演。(取材自IMDb)
「大都會」由亞當崔佛(左)、娜塔莉伊曼紐(右)主演。(取材自IMDb)

和他結褵逾60年的妻子艾琳諾柯波拉(Eleanor Coppola)於今年4月離世,這位甫失去愛妻的老導演,對自己的人生做了一番小結:「好多人死的時候,都會感慨萬千,後悔自己過去有什麼事情沒去做。但是,到我臨死的時候,我可以驕傲地說,我想要做的事情我都已經做過了,我看到我女兒拿到奧斯卡獎了,我想要拍的電影也都已經拍成了!」

「現代啟示錄」 當年也抵押房車

科波拉今生無悔的總結發言,引來現場記者掌聲雷動,說起來,科波拉上一次入圍坎城主競賽單元,已是45年前的事情了。當時,越戰題材電影「現代啟示錄」(Apocalypse Now)的拍攝也遇到了種種問題,預算不斷膨脹,迫使科波拉抵押了私人住宅、汽車,以彌補超支部分。該片拍攝過程中,原定主演哈維凱托(Harvey Keitel)在開拍幾天後就遭解雇,接替他的馬丁辛(Martin Sheen)險些在現場心臟病發作喪命,之後劇組在拍攝地菲律賓又遭遇強烈颱風,布景幾乎盡數被毀,原定6周的拍攝時間延長到了16個月。

法蘭西斯柯波拉(右)在「現代啟示錄」拍攝現場,左為該片演員之一的丹尼斯霍柏(De...
法蘭西斯柯波拉(右)在「現代啟示錄」拍攝現場,左為該片演員之一的丹尼斯霍柏(Dennis Hopper)。(取材自IMDb)

最終,他1979年帶著尚未完成的「現代啟示錄」來到坎城,那一次媒體見面會的場面遠比這次來得更大,也更刺激,有多達2000人擠進採訪現場。科波拉除了當眾說出經典名言:「『現代啟示錄』不是一部電影,它無關越南,因為它就是越南」之外,還對美國媒體大肆抨擊,以回應他們各種針對「現代啟示錄」的負面報導。

「美國新聞業是你所能遇到的最頹廢、最不道德、最會撒謊的行業,」科波拉當時不滿地表示:「我透過拍攝『現代啟示錄』學到了這一點。四年來,沒有一篇關於它的報導是真實的。」此番言論招來現場記者的一片噓聲,但幾天後,「現代啟示錄」拔得頭籌,和德國電影「鐵皮鼓」(Die Blechtrommel)並列獲得第32屆坎城金棕櫚獎,後來也陸續獲得金球獎及奧斯卡獎等肯定,讓媒體閉上了嘴。

1979年上映的「現代啟示錄」電影海報。(取材自IMDb)
1979年上映的「現代啟示錄」電影海報。(取材自IMDb)

(取材自澎湃新聞)

大都會 奧斯卡獎 好萊塢

上一則

旅遊/好友揪團 搭郵輪暢遊東亞

下一則

娛樂/「 芙莉歐莎」賣不動 好萊塢頭痛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