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長島華人美甲店遭休旅車衝撞 三華人亡 司機酒駕被捕

PCE通膨降溫 為何美債殖利率仍收高?與3因素有關

養生/乳癌術後 3動作改善腫脹

乳癌手術後,物理治療師建議,可利用棒子做患側內、外轉動改善的復健。(圖:台灣大林慈濟醫院提供)
乳癌手術後,物理治療師建議,可利用棒子做患側內、外轉動改善的復健。(圖:台灣大林慈濟醫院提供)

活化淋巴結,手輕揉腋下、手肘與手腕內側的凹窩處。(圖:台灣大林慈濟醫院提供)
活化淋巴結,手輕揉腋下、手肘與手腕內側的凹窩處。(圖:台灣大林慈濟醫院提供)

乳癌病友在接受治療後,常發生上肢腫脹,導致上肢功能大打折扣。其實治療後保養復健運動,可有效改善腫脹問題,提升生活品質。

乳癌的手術治療,包括腋下淋巴結廓清或放射線治療,會讓遠端淋巴液無法從淋巴管及胸管回到靜脈系統,堆積在肢端組織中,以致上肢或胸背皮膚腫脹,表皮及皮下組織摸起來變厚、變硬,按壓皮膚會有延遲性彈回的淋巴腫脹現象。

病友容易過度保護患側,長時間不活動上肢,會讓關節、肌肉產生僵硬與無力的惡性循環。腫脹的肢段不易照顧,例如傷口恢復特別慢,甚至容易感染;沉重與僵硬的上肢與肩背,也易產生痠、麻、痛的神經壓迫症狀。

患側邊會出現組織沾黏,稱為腋網症候群(AWS),病友舉手時會感覺腋下像是被厚重的蜘蛛網抓住,整個上臂與肩頸的活動變得很差、無力,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乳癌手術後,物理治療師建議,可利用棒子做患側內、外轉動改善的復健。(圖:台灣大林...
乳癌手術後,物理治療師建議,可利用棒子做患側內、外轉動改善的復健。(圖:台灣大林慈濟醫院提供)

淋巴引流操作

1.先深呼吸啟動胸管、放鬆吐氣,反覆3到5次。

2.活化淋巴結,手輕揉腋下、手肘與手腕內側的凹窩處。可先活化健康一側腋下的淋巴結,反覆用手掌從患側的胸前輕推到健側邊的引流動作。

3.由患側近端(腋下)到遠端(手肘、手腕)逐步引流,動作要輕柔以手指撫壓皮膚,但並未按到肌肉層。包括上臂的前後與內外,同樣輕輕的由遠至近推回,會讓淋巴液慢慢回流。

4.最後做手部動作,可握拳、放鬆,反覆約15到20次。

患側內、外轉動改善

1.準備一根棒子,用患部的手從背後握住下半部,舉起另一手往後握住棒子上端,再往前拉來帶動患部的手,可增內轉的角度,維持10到15秒,重複5次。

2.身體靠牆邊,雙手在身前握住棒子,健側邊的手開始往患側邊推動,患側手會覺得緊繃。在過程中,患側邊的手要夾住腋下來完成推動,持續15秒到30秒,來回5次。

頭、肩、上臂的痠麻改善

1.牽拉上斜方肌,例如左側斜方肌,臉要轉向左側,利用右手牽引左後腦勺,往右前方大約45度牽拉,一次15至30秒,重複5回合;右邊上斜方肌則是相反方向牽拉。

2.鬆動上臂神經,以左上肢為例,用右手壓住左肩,將肩膀向後下方、手肘打直、手掌打開向後合併拇指往後;牽拉神經只需要來回輕柔動態活動,約2至3分鐘。

關節

上一則

養生/防關節退化 要減少發炎

下一則

養生/大小番茄聰明吃 控血糖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