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冒充聯邦官員詐老翁逾4萬元 紐約史島華男被捕

特斯拉故障鎖死 消防員進不去只好斧頭劈窗救女嬰

封面故事/航太博物館 二戰老兵憶當年

導覽結束後,與老兵與隨團志工一起合影。(作者提供)
導覽結束後,與老兵與隨團志工一起合影。(作者提供)

5月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事勝利紀念月。觀歷史,看現實,回望那段充滿硝煙的歷史,當年華裔美軍對歐洲戰事勝利做出的犧牲和貢獻卻曾經鮮為人知。筆者分享在博物館擔任導覽志工為二戰老兵服務時,幾名年邁退役老兵述說令人動容的真實故事。

榮譽專機 慰藉老兵

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統計顯示,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有1600萬美國人參戰,目前全美在世二戰老兵只剩80多萬,年齡都在90歲以上,並以每三分鐘去世一人、每天去世481人的速度在凋零。美國民間組成「榮譽專機」(Honor Flight)的非營利組織,展開搶救美國二戰老兵的運動,租借專機將全國各地老兵帶到首都華盛頓,讓在世的二戰老兵到華盛頓參觀二戰紀念碑,憑弔長埋地下的戰友,並到航太博物館參觀二戰經典戰機,慰藉他們忠勇參戰的心靈。

2007年成立的「榮譽專機」組織,目前在全美各地有133個地區組織,遍及41個州,得到「榮譽專機」贊助到華盛頓參觀的二戰老兵已有10多萬人。由於「榮譽專機」的每位老兵年紀很大、行動不便,所以每個團隊都是清晨3、4點集體搭乘專機從居住地起飛,早上到華盛頓,經過一整天密集的參觀行程後,再於傍晚時分搭乘專機返回各地。每位老兵都有一名志工隨行照顧著。每個月平均都有幾個來自全美各地「榮譽專機」來華府參訪。

我長期在國家航太博物館擔任專業講解員志工,每個月都要花一、兩天的時間全程為「榮譽專機」二戰老兵導覽解說。截至目前,我已經參與超過100次以上「榮譽專機」的講解服務,因為每個老兵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一次的講解活動我都被深深地感動。

猶記疫情爆發前一年的9月初,一團來自芝加哥地區的「榮譽專機」二戰老兵前來航太博物館參觀,四輛大巴載著85位老兵及85位隨行志工,每輛大巴上都寫著「榮譽專機」的字樣。那次團隊裡有一名97歲老兵,一隻眼睛看不見,依舊能夠自己行走,不需要拐杖和輪椅。當他知道我是從台灣來的華人時,這名老先生向我表示,他曾經是二戰時期「駝峰航線」的飛機修理師。回憶起當年參與駝峰航線的飛行經歷,他聲音顫抖,緩緩地談起那些在雲南難忘的歲月。

王福權認為,為二戰老兵提供講解服務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榮耀。(作者提供)
王福權認為,為二戰老兵提供講解服務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榮耀。(作者提供)

駝峰援華 犧牲慘重

1941年7月至1942年7月期間,這位老兵都在昆明駝峰航線工作。他說:「我跟隨第一批駝峰航線去仰光,為雲南運送槍支彈藥。當時和我同行的戰友,在戰後只有四個活著。」他在昆明的那些年,當地人始終熱情地為他們安排住房、幫他們洗衣服、自發地照顧駝峰航線的飲食起居。中國人對美國軍人們的關心和照顧,是他在其他國家難以體會到的。

據戰後美國官方的資料:美軍在持續三年零一個月的援華駝峰航線中,為中國空運各類戰爭物資65萬噸。美軍在駝峰航線上一共損失飛機468架,平均每月達13架;犧牲和失蹤飛行員和機組人員共計1579人。抗戰結束後,他短暫在中國停留後回到美國,修理飛機。駝峰航線抗戰的這段經歷,始終影響著他。他說,美國支援中國抗戰,許多美國人戰死在中國。駝峰航線,承載著每一位二戰老兵的理想。

導覽解說結束後,出於對這位老兵的敬佩,我情不自禁向老兵敬了一個軍禮。這位老兵突然要我和他合影留念,這可能是我一生中最有意義的合影之一,也許再過幾年,這位當年在駝峰援華的老兵就凋零了。

王福權(中)為「榮譽專機」二戰老兵提供專業導覽解說。(作者提供)
王福權(中)為「榮譽專機」二戰老兵提供專業導覽解說。(作者提供)

為表忠誠 25歲捐軀

去年10月初,另一支來自休士頓的「榮譽專機」團隊裡,有一名當年曾經在英國參戰的老兵,向我展示一張他隨身攜帶的照片,那是一張幾名飛行員合照的泛黃照片。他指著其中一位華裔飛行員說,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約有2萬名華裔在美國軍隊服役,他們大部分都在陸軍,包括第3、第4、第6、第32和第77步兵師;這位名叫江華九(Wau Kau Kong)的飛行員當年服役於美國陸軍航空隊,他被認為是美國華裔中第一名戰鬥機飛行員,少尉軍銜,1943年被派駐英國,服役於第354飛行大隊的353飛行中隊,在歐洲戰場作戰。

這名華裔飛行員把他駕駛的P-51野馬式戰鬥機命名為「華人的機會」,他第一次擊落敵機的事跡曾被刊登在《時代》雜誌。1944年2月,在執行他第14次、也是最後一次飛行任務時,於德國上空被擊落,犧牲時年僅25歲。但是,他的故事卻鮮為人知,因為那時華裔還因人頭稅和排華法,沒有公民權。是什麼讓他義無反顧為國家奉獻生命? 這位老兵向我說,二戰開戰後,華裔社區便有爭議,但江華九希望通過參軍表達對美國的忠誠,爭取到平等的公民權,所以才為國家奔赴戰場。

由於大多數美國人是歐洲移民的後代,對二戰的歐洲戰場非常關注,對亞洲戰場關注較少,對中美聯合抗擊日本的歷史更是不甚瞭解。我覺得有責任通過講述飛虎隊及駝峰航線的故事來加深雙方的理解,延續中美兩國人民的友誼。

在一個半小時的講解導遊中,我講述二戰時期飛虎隊及駝峰航線艱苦的抗戰故事,「講到最後,他們都哭了」,一名隨行志工緊緊握住我的手。

幾個月後,我接到這名隨行志工的電話。他說,他隨團照顧的二戰老兵回去後不久就去世了,他們非常感謝這趟博物館之旅。此前,他從來不知道二戰時的中國飛虎隊及駝峰航線,但自從博物館回去後,他就向他的家人轉述了這些二戰老兵在中國戰區的往事;說到這兒,電話那頭少許沉默後,傳來抽泣聲音。這也許就是航空博物館雙語講解志工的另一個使命,幫助人們喚醒過去的記憶。

作者(左)向二戰老兵講述運載原子彈的Enola Gay B-29轟炸機的故事。(...
作者(左)向二戰老兵講述運載原子彈的Enola Gay B-29轟炸機的故事。(作者提供)

熱血年華 奉獻沙場

每次來航太博物館參訪的「榮譽專機」二戰老兵,年紀雖大,但都頗有老頑童風格,愛說愛笑,和藹可親;他們把最熱血的年華獻給二次大戰,是生命最值得懷念的一次經歷,當我陪著他們一起參觀二戰經典戰機時,就是慰藉他們忠勇參戰的心靈,也算是對那個時代的一點記憶。

二戰老兵走進歷史,80年前的槍林彈雨又重現腦海,「我們已垂垂老矣,這次參訪活動,讓我們感動而沒有遺憾。」參訪結束後,其中有一名二戰老兵向我表示對於戰爭的回憶,他搭著我的肩膀緩緩地說,「我們大家希望和平,不希望戰爭」的那一刻,所有的感恩、感動、難捨和祝福,就像一張大網交織在彼此內心深處,雖是不同族裔,也難忍熱淚滴落臉頰。

如今美中關係緊張,對在美華人影響較大,美國社會曾經歷50年代的麥卡錫主義,日裔美國人在二戰期間也被拘禁,我們必須阻止這些事情再次發生;美國是移民國家,所有在美華人都是真正的美國人。二戰中,約有2萬名華裔志願加入美國軍隊,為二戰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和犧牲,時隔80年後,這2萬人已凋零至僅約300人。每名老兵,都有著故事;每個故事,都帶來感動。

我希望以「榮譽專機」的故事,讓更多人瞭解二戰期間華裔軍人表現出來的毅力,強調這段歷史必須傳承與宣揚,讓在美的華裔後代可以驕傲說,我們的先輩對美國有貢獻,並能進一步激勵年輕人為這個國家奮鬥。

作者(右)向二戰老兵揭開重型轟炸機的面紗。(作者提供)
作者(右)向二戰老兵揭開重型轟炸機的面紗。(作者提供)

華裔 博物館 華人

上一則

封面故事/百歲二戰老兵 諾曼第娶96歲新娘

下一則

父親節/林來瘋圓夢 林書豪爸爸出書揭始末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