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如果陣前真「換拜」 民主黨策士:川普就麻煩大了

紐約皇后區屋主和租霸鬥4年 動用法警趕走 律師揭預防方法

新聞眼/記錄「坦克人」 科技突破暴政

「坦克人」已成為對抗暴政的經典符號。圖為2019年台灣自由廣場的裝置藝術,以氣球重現「坦克人」場景。 (路透)
「坦克人」已成為對抗暴政的經典符號。圖為2019年台灣自由廣場的裝置藝術,以氣球重現「坦克人」場景。 (路透)

白衫男子出現那一刻,懷德納第一個反應是不耐煩。他費盡心思,才從北京飯店高樓找到了完美構圖:空曠的東長安街上,十多輛坦克排成一列縱隊,與濃鬱樹蔭對比出肅殺氛圍,畫面卻被這名男子給破壞了。

男子穿著再普通不過的白衫黑褲,甚至滿手提著購物袋,直直盯著坦克車隊。與其說像個闖進拍片現場的路人,男子更像在質疑,這些怪物為何打斷他的平凡日常。

美聯社攝影記者懷德納(Jeff Widener)當時不知道,這將是一張銘刻進史冊的影像,被稱為「坦克人」(Tank Man)的這張照片,往後定義了他的職業生涯、讓世界記住了1989年中國民運,更成為當年6月4日天安門鎮壓行動的永恆註解。

2024年適逢六四天安門事件35周年,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再度回顧了懷德納的訪談片段,還原拍下「坦克人」的那一天。

抱病工作 借飯店卡位

懷德納表示,這張照片攝於「六四」鎮壓行動一天之後,也就是1989年6月5日。當時懷德納受命報導中國民運,已派駐北京超過七天,自己也在混亂中受傷。懷德納說:「六四那天早上,我被抗議者丟的石頭打到頭,而且還染上感冒,所以我其實滿不舒服的,還受了傷。」

幾天之前,在美聯社駐北京攝影組主編劉香成要求之下,懷德納特地從曼谷飛至北京支援。他將400mm的長鏡頭與其他設備分別藏在夾克內袋,相機本身藏在背後口袋,底片則藏在內衣底下。他聽從編輯指示,騎單車前往北京飯店高樓層取景,一路上還看到殘破磚瓦和燒焦的公車殘骸。

「突然之間,四輛坦克出現了,由手持重機槍的軍人駕駛著,我不敢相信自己正在做這種事。」懷德納說。

但抗爭仍在繼續,懷德納也沒有棄守職責。當時解放軍已開始在天安門廣場四周執行清場,而他必須進入飯店取景,懷德納說,他在飯店大廳幸運遇到美國交換學生馬特森(Kirk Martsen),解釋完身分跟來意之後,馬特森二話不說立刻帶他潛入位於六樓的房間。從陽台上,懷德納目睹了白衫男子的行動,拍下了緊張的對峙時刻。

「我距離他們大概800公尺遠,所以聽不到什麼東西,」懷德納回憶:「我等待著他中彈,緊緊對焦在他身上,等啊,等啊。」

白衫男子站在馬路前端,被擋住的坦克試圖繞過他,而他再次移動到坦克面前。驚人的是,男子爬上了坦克,試著和車裡的人對話。

連按快門 拍歷史瞬間

懷德納指出,他當時帶的鏡頭無法對焦那麼遠,短短幾秒內他天人交戰,考慮是否冒著錯失關鍵一秒的風險,伸手去拿放在床上的增距鏡。他冒險了,他裝上增距鏡並連按三下快門,白衫男子馬上就被其他目擊者拉走了。

懷德納的證詞毫無造假,因為同樣在北京飯店駐紮的CNN攝影記者夏爾(Jonathan Schaer),也將男子與坦克交涉全程拍攝了下來。從影片可以看見,男子不只一次阻擋去路,坦克駕駛探出頭揮手要他走開,但當坦克準備再次前進,他又衝上前擋住去路。美國CBS電台當時也有拍下旁人將男子拉走的片段,至少可以確定,男子並未在那個當下被坦克傷害。

但比起擔心那名男子,懷德納當時還有更重要的任務:把照片傳送出去。

編輯劉香成表示,他一接到懷德納的電話,立刻要求他帶著底片衝到美聯社辦公室。馬特森接下了這個任務,揣上底片、跳上單車,45分鐘後,劉香成開門就看到「一個綁著馬尾、揹著後背包的美國人,帶著我們公司的信封出現了。」他們迅速拆開底片,確認留下了珍貴的一幕。

1989年還是網際網路尚未普及的年代,而中國也還「不那麼熟悉」封鎖資訊的訣竅與重要性。當時不少外國媒體都已進入北京,報導了持續近兩個月的抗議潮,但在中共當局決定清場並鎮壓民運之後,6月4日前幾天便開始極力禁止外媒轉播現場實況。懷德納回憶:「被逮捕跟沒收影片的風險一直很高。」

逃過搜查 照片傳回美

當時,數位通訊技術完全是初生階段,北京當局關閉了衛星通訊,並在通往香港的所有機場、出入點與港口搜查外國旅客,任何長得像攝影機的物品都不放過,所有底片膠捲也都被沒收。幸好,當時SONY已發展出最新傳輸技術,使用電話線就能將影像訊號「一個像素、一個像素地傳送出去」,因此,這些照片與影像才能逃過搜查、即時傳回美國,並出現在世界各地的報刊雜誌與電視媒體。

夏爾也指出,他們當時使用了SONY公司最新的DIH 2000數位影像處理器,影片每一幀都要花上一小時才能傳送出去。因此夏爾先傳送了五幀的影片後,再將剩下的底片和錄影帶備份後送出北京,最後靠著一位不知名遊客的協助,才將備份檔案送到了當時尚屬於英治時期的香港。

無論如何,「坦克人」的照片都成功傳播了出去。實際上除了夏爾和懷德納,至少還有四位攝影記者都拍下了「坦克人」的身影,包含「新聞周刊」的柯爾(Charlie Cole)、「時代」雜誌的富蘭克林(Stuart Franklin)、「路透」曾顯華(Arthur Tsang Hin Wah),以及另一位美聯社記者瓊斯(Terril Jones)拍攝的地面視角。瓊斯的照片2009年才首次公諸於世,該張照片裡白衫男子只是一個小小身影,近處的其他人正在四散奔逃。

懷德納的「坦克人」照片仍是全球使用範圍最廣的一張,也在當年獲得普立茲獎現場新聞攝影獎的提名,不過最後由美國密蘇里州聖路易大火中,一名消防員為女童實施人工呼吸的照片獲獎。懷德納則說,自己一直到2021年美國線上(AOL)將其挑選為「史上最令人難忘的10張照片」,他才真正意識到自己完成了多麼特殊的成就。

此後多年,儘管外界不斷猜測、調查白衫男子的身分,都沒有任何人知道他的下落。但隨著「坦克人」聲名遠播,這名男子無疑展現了以個人之力對抗國家暴力的勇氣,並在無數人的記憶留下烙印。

一如懷德納說:「我想,對很多人來說,(坦克人照片)是很觸動個人層面的,這個男人代表了每一個人都在對抗的事物,我們每個人總在對抗些什麼。「對很多人來說,他確實成為了一個象徵符號。」

北京飯店為北京知名地標,懷德納就是偷溜進這裡取景。 (圖/本報系資料照)
北京飯店為北京知名地標,懷德納就是偷溜進這裡取景。 (圖/本報系資料照)
美聯社記者懷德納於1989年6月5日拍下的「坦克人」照片,成為六四事件的標誌性影...
美聯社記者懷德納於1989年6月5日拍下的「坦克人」照片,成為六四事件的標誌性影像,更是許多人心中個人對抗暴政的象徵符號。 (美聯社)
除了「坦克人」之外,懷德納與其他記者也拍下八九民運許多珍貴的紀錄。圖為抗議者爬上...
除了「坦克人」之外,懷德納與其他記者也拍下八九民運許多珍貴的紀錄。圖為抗議者爬上一輛坦克。 (美聯社)
2014年香港雨傘運動中,抗議民眾扮成坦克與「坦克人」對峙的畫面。(美聯社)
2014年香港雨傘運動中,抗議民眾扮成坦克與「坦克人」對峙的畫面。(美聯社)
拍下六四「坦克人」照片的美聯社攝影師懷德納,回憶當時取景與傳送檔案的困難。 (美...
拍下六四「坦克人」照片的美聯社攝影師懷德納,回憶當時取景與傳送檔案的困難。 (美聯社)

天安門 六四 香港

上一則

理財/想成為百萬富翁 要善用這3種帳戶

下一則

周日動動腦/哪種海洋生物由爸爸負責在腹中孵育下一代?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