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懷感恩 幫助人類祖先團結生存發揮關鍵作用
感恩節即將來臨,越來越多有關感謝的科學研究發現,表達感激之情在人類歷史上由來以久,研究人員認為,感恩心理讓人類祖先的團結與倖存扮演關鍵角色;美聯社報導,心懷感謝的習慣流傳迄今,是界定人類物種的指標,影響人們如何與身邊其他人互動。
貝勒爾大學(Baylor University)心理學家莎拉‧薛尼特克爾(Sarah Schnitker)說,感恩存在於人類DNA中,「它像黏膠一樣,從某種角度來看,讓我們聯結在一起。」
人類並不是體積最龐大或最強壯的動物,卻因為身為社交動物而能存活如此長久;人類找出互助合作之道,互利互惠的觀念對於建立關係有重要影響。
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發展心理學家托馬塞洛(Michael Tomasello)指出:「如果你喜歡我,對我好,那麼我也會對你有好感,為你做好事。」
凱尼休斯大學(Canisius University)動物行為研究員蘇查克(Malini Suchak)表示,動物王國也有類似人類的施與受的行為表現。
蘇查克在捲尾猴及黑猩猩研究實驗裡發現,靈長類動物比較願意幫忙過去曾經協助牠們的夥伴。
某些科學家認為,感恩之情不斷演進,讓人類彼此幫忙的互動持續流傳。專門研究感恩的貝勒爾大學研究員尼爾森(Jenae Nelson)說,人類接受別人幫忙之後,會覺得自己應該投桃報李。
尼爾森說,施與受的行為對於合作式的社會來說,非常原始但也非常重要,否則社會文化將剩下只知道接受的單一層面。
不管是動物或人類行為,施與受常常並不是一比一形式存在。有時黑猩猩受同伴照料之後,在打架時或協助曾經照顧自己的夥伴。蘇查克說,互利互惠或許不是維持分數一模一樣,而是彼此之間建立更廣義的情感關係。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