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中止 別縱容台政府跳票
台灣進口紐西蘭乳製品明年就要邁入零關稅,很可能對本土產業造成不可逆的衝擊。政府為鼓勵台人多喝鮮奶,幫助台灣酪農應對紐西蘭乳製品進口衝擊,提出「班班有鮮奶」政策,立意看似良善,但因事前未經完善的規畫和協調溝通,執行期間出現冷鏈不足、配送不及、人手欠缺、受益對象公私立有別,導致亂象叢生、爭議不斷。該項政策總算喊停,農業部卻將停辦的理由,歸咎於各界支持不足,讓人質疑這樣粗糙的決策品質,主事官員難道不該負起責任?國人更關心的是,經過12年準備和調適,台灣酪農產業是否已經做足準備來應對挑戰?
台灣年生牛乳產量為47.25萬公噸。隨著台人飲食西化,乳品消費也隨之增加,需仰賴進口補足。2022年進口值突破9億美元。由於台灣生乳多轉成鮮乳供應,製成奶粉、起司等乳製品相對較少,進口產品以乳酪、乾酪、乳製品塗醬及乳粉為大宗;2023年液態乳實際進口數量為58321公噸,其中包含鮮乳38919公噸,主要來源為美國,部分來自紐西蘭;保久乳主要來源國為紐西蘭。牧草是乳牛重要食物,台灣長期靠又貴又不穩的進口牧草補充,如何提高自產率,對降低生產成本至關重要。
紐西蘭擁有200年的乳製品傳統,生產多種乳製品,牛奶年產量2120萬公噸居全球第7位,95%以上出口到全球130多個國家。乳製品被稱為紐西蘭的「白金產業」,亦是紐國最大出口收入來源,每年出口總額約260億紐幣,該國的全脂奶粉出口量值均為世界第一,主要係透過政府力量協助提升競爭力。不過乳牛也是該國主要的甲烷生產者,最近該國政府放棄了對農民的排放徵稅計畫,雖受到農民歡迎,卻留下未來如何準確控制甲烷排放的問題。
台灣進口紐西蘭乳製品明年就要邁入零關稅,由於紐西蘭乳製品品質不差,價格卻較台灣產便宜甚多,自然會對台灣乳業造成壓力。問題是台紐早於2013年即簽署經濟合作協定,同意2025年紐西蘭乳品輸台關稅將降至零,亦即政府有12年可擬訂政策來協助台灣酪農升級、轉型甚至轉業,每年亦編列高額預算來執行此任務;2013年業者即要求政府應針對台灣酪農如何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提出配套政策,並比照先前養豬業受到進口威脅設立基金的模式,設立酪農產業基金,強化鮮乳標章認證與消費意識,提出離牧補償方案,學者也呼籲政府應提出產業的政策白皮書等。
如今10多年過去,這些訴求政府具體回應了嗎?這期間有關輔導酪農產業執行成果及經費運用,政府有必要向國人公開說明並接受檢驗!
當初政府宣稱台紐經濟合作協定對台灣實質GDP將增加3.03億美元、出口增加6.24億美元,也為台灣朝向融入區域整合、布局全球跨出重要的一步。如今10多年過去了,紐西蘭已是CPTTP、RCEP會員國,而台灣卻還未加入任何區域經濟合作組織。政府屢以加入區域經貿組織為由,開放對國人健康有極大風險的食品進口,例如開放含瘦肉精美牛、美豬、日本有核食風險的食品、有狂牛症風險的加拿大全齡牛肉等進口,但加入區域經貿組織迄今無一兌現,且當初信誓旦旦會嚴格把關也都跳票。台灣民眾不應該再縱容政府官員!
(本文取自12月21日聯合報民意論壇,作者為農漁經學者)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