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川普背書候選人在兩場佛州特別選舉接受考驗

愛達荷州議員推動提案訴請最高法院推翻同性婚姻

擺脫抗中標籤 為台灣觀光加值

報載春節前夕,各主要觀光景點旅館訂房率慘不忍睹,平均訂房率跌破4成,近期花蓮訂房率也只有21%,是全台倒數;遭逢台灣國旅寒冬,大量解雇創3年來新高。營運已數10載的墾丁統一渡假村,就在其大量解雇勞工計畫書中指出,由於最低工資及電費調漲導致成本上升,再加上近年遊客量大幅減少以致虧損。其他連鎖旅館集團,諸如承億文旅及統茂高山青,皆傳出租約到期不再續約。其實,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台灣於疫情初始,尚稱管控得宜,也因之在世界遭遇觀光亂流之際,仍不顯落寞。然而,隨著疫情延燒,國際觀光產業停頓下來,世界各國多藉此時機加緊整頓軟硬體,以迎疫後紅利,台灣卻未治本的針對觀光設施與觀光資源重新規畫;重要的桃園機場第3航廈、第3跑道工程,更因原物料上揚等因素,導致工程進度延後。疫情期間台灣應對之方,多著重於治標的補助,而欠缺長遠願景之勾勒與執行。

也因此,疫情於2023年緩下,防疫降級後,各國陸續解除邊境管制,2024年當是可以完整檢視各國疫後觀光軟實力的一年。聯合國旅遊組織(UNWTO)預估,2024年全球觀光產業將恢復至新冠疫情前水準。事後諸葛檢視,疫情前夕的2019年,台灣入境旅次達到新高的1186萬餘人次,歷經疫情期間的低迷,2023年疫情降級初始,台灣年入境旅次恢復至648萬;而完整解禁的2024年,公布的觀光數據統計至11月,累計僅有695萬,下修的750萬旅次目標能否達成尚有困難,更遑論能否恢復至疫情前的千萬旅次。

從島國思維觀之,假定單一旅次經濟貢獻為固定,觀光產業要能帶動台灣經濟,關鍵在入境旅次需要高於出境旅次;然而台灣長年來多處於觀光逆差情節,亦即出境旅次多高於入境旅次。從扁政府第二任期的2004年,入境旅次為出境旅次的3成8開始,隨著台灣觀光魅力的彰顯與兩岸關係和緩,逐年上升。至馬政府第二任期的2014年達到最高,為八成4。而後一路下滑,至疫情前的2019年,儘管該年入境旅次創新高,但出境旅次更達2300餘萬,入出境比降至5成8。如以2024年截至11月的數據檢視,入境與出境比更僅為4成5。

不可否認,陸客在過往台灣旅遊產業持續起飛的階段扮演重要角色。而長年來,觀光產業更被視為不同文化間交流的重要媒介。此不同文化所指,不管放諸世界抑或兩岸關係皆然。旅遊交流固有亂象,導正而已;然,撒幣補助,而封其國以堵絕交流,實因噎廢食,未得其效先受其害。觀光需有遠見,擺脫「抗中保台」的意識形態標籤,深化具台灣特色的加值行程;作為科技矽島的台灣,作為擁有豐厚地景文化的台灣,沒有做不到的理由!

(本文取自1月15日聯合報民意論壇,作者為公教人員)

觀光 疫情 邊境

上一則

TikTok是言論自由或洗腦的爭議

下一則

美AI晶片管制 台反思契機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