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關稅戰 沒幫到美國汽車業 車價反而上漲
美國候任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信誓旦旦說,將課徵高額關稅保護在美產製的汽車。但放眼全球,目前沒有百分之百在美生產的汽車,川普壯大美國本土汽車業的美夢恐難圓,反而會逼得大量依賴進口零件的美國車業成本大增,最終導致車價上漲。
川普承諾,進口關稅是他二度任美國總統的經濟關鍵工具,計畫在上任第一天針對從墨西哥或加拿大進口的所有商品課徵25%關稅。
依現行貿易法,在加拿大和美國產製的零件同樣都是國產貨,即使定義寬鬆,在美組裝車的國產零件比例也未超過75%。
目前美國汽車業高度倚賴全球各地零件和材料,舉凡螺母和螺栓、乃至於電腦晶片和其他電子元件,多從外國進口,美國工廠產量不足;川普課關稅看似把重擔放到外國廠商身上,事實上,關稅是由購買進口品的美國企業支付,到最後,美國企業幾乎會將大部分、甚至全部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導致車價大漲。
顛覆美汽車製造模式
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下,數十年來北美汽車業一直將北美州視同一個大國並在這樣的架構下運作,零件和整車抵達美國經銷商之前已自由跨境流動。
川普打算課收汽車零件關稅,將改變運作已久的現狀;屆時,加拿大和墨西哥出口零件到美國將被課關稅,顛覆他自己參與促成的美墨加三國貿易協定(US-Mexico-Canada Agreement, or USMCA),通用(GM)、福特(Ford)、吉普(Jeep)、Ram、道奇(Dodge) 以及克萊斯勒(Chrysler)等多品牌汽車製造商備受威脅。
川普也放話要對從中國進口的產品提高關稅10%,大量汽車價格可能變得更昂貴。目前中國向美國出口的汽車相對少,卻是美國汽車業低價零件的主要來源。
川普的如意算盤是,藉由課關稅迫使製造商關閉其他國家的工廠、轉而在美國設廠或擴廠,讓就業機會回流美國。問題是,在美組裝汽車所使用的零件數量龐大,很難由美國供應商替代,只能付更高關稅繼續進口,在美製造成本將更高。
目前,僅特斯拉(Tesla) Model 3 和本田(Honda) Ridgeline貨車被美國政府認定為75%美國製造車輛,內有來自加拿大的零配件,將受新關稅政策影響。外商在美國組裝的品牌如本田、現代(Hyundai)、起亞(Kia)、日產(Nissan)、馬自達(Mazda)、斯巴魯(Subaru)和豐田(Toyota)也會受影響。
福特F-150是全美40多年來最受歡迎的汽車,也是該品牌美製零件含量最多的車款,即便如此,所採用的美加零件也只有45%,大型引擎都來自墨西哥;換句話說,雖號稱「美國製」卡車,實際上只是在美組裝,零件仍多仰賴進口。
美國本土零件難尋覓
目前在美組裝的汽車多半採用進口零件,一時之間很難找到美國本土供應商,就算找到來源,也沒有足夠產能,而且美國工資高,本土零件必貴無疑,與其苦找美國本土零件,還不如付關稅並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就算有零件供應商願意配合在美國量產供貨,必須花時間和金錢設新廠;以電腦晶片為例, 2022年CHIPS 法案批准撥款390 億美元在美建造 16 家半導體工廠,即使資金到位,建新廠也要三到五年,既有晶片廠擴建至少要一年。
課徵汽車零件關稅必導致美國車廠組裝成本增加,顧問公司 GlobalData 負責汽車研究的全球副總裁舒斯特(Jeff Schuster)說,這些成本絕不會由汽車製造商或供應商吸收。
即使川普收斂,只針對百分之百境外組裝的汽車課關稅,也無法避免全美車價上揚。
川普競選時誓言對在墨西哥製造的汽車課100%至 200% 關稅;如果真的對墨西哥組裝車如雪佛蘭(Chevrolet) Blazer 或本田 HR-V課稅,車廠可能決定完全停止供應這些車輛,不會改而在美國生產,墨西哥組裝車通常是低價、低利車型,唯有藉助廉價墨西哥勞力才能維持獲利,改到美國生產行不通。
有些利潤稍高的車款如Ram小貨車也在墨西哥組裝整車進口,即使業者願意將這些高利潤汽車移回美國生產,也要好幾年時間。
一旦業者決定不進口境外組裝車,美國市場的汽車供應量將受限,供不應求下,價格必快速上漲。此外,進口車一旦價格上漲,美國廠競爭壓力變小,很可能藉機提高價格以增加獲利 。
汽車市場訊息網站Edmunds 洞察總監德魯里(Ivan Drury)說,課關稅將對整個市場產生連鎖效應,甚至擾亂二手車市場。
不過,川普在第一個總統任期內曾多次發出關稅威脅,但從未兌現。德魯里認為,這一次提及的關稅政策也未必會成真,但要提高警覺。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