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運界批:綠打壓異聲 公共議題毫無討論空間
蔡政府執政近8年,對於南鐵東移案、開放萊豬,到開發天然氣第三接收站等立場,皆與過去民進黨在野時所宣揚的理念有很大的不同,被批評「執政以後就換了腦袋」;過去民進黨曾和社運界站在一起,如今,社運和環保人士說,側翼網軍猖獗,公共議題的討論毫無空間,持反對意見就被打壓成中共同路人。
民進黨過去在野時,曾力挺居住正義、重視食安,同時對環境保護的議題不遺餘力,但在蔡總統任內卻爆發不少社會運動,包括在居住正義方面,先後爆發台南南鐵東移迫遷案、新北大觀社區迫遷案,乃至於近期浮上檯面的桃園龍科三期擴建徵收案,皆遭到社會的批判,而民進黨政府說一套做一套,最明顯的莫過於2020年8月宣布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的美國豬肉。
在環境議題方面,蔡英文曾在2013年、擔任總統前公開表示「藻礁永存」願望,然而後來卻規劃開發設立天然氣第三接收站。她事後則辯稱,當年說藻礁永存是指「觀新藻礁」永存,非桃園大潭觀音藻礁,更表示,三接沒有蓋在藻礁上,遭到環團的大力批評。
珍愛藻礁公投領銜人潘忠政表示,猶記當時藻礁公投聲勢上來後,他每天在網路上都在封鎖、解友,因為只要發表關於「護藻礁」的言論,就會被大量的網軍、側翼攻擊,立馬成了中共同路人。潘忠政心有餘悸地說,「可以說是窮於應付!公共議題的討論是毫無空間。」
長期參與社會運動的台鐵產業工會秘書長朱智宇觀察,蔡總統連任之後,公共事務討論空間就不斷在縮小。他指出,在自媒體,和政黨側翼的蓬勃發展之下,很多值得討論的議題在網路意見領袖一句話後,持反對意見的都變成支持中國、打擊本土政權的惡人。
「社會確實產生分裂,而社會意見的分裂並不是在議題的對錯上產生的,反而是在維護政權下被製造出來的!」朱智宇表示,那樣的噤聲確實打擊到社會抗爭的力量,而在疫情肆虐期間,社運無法透過講座或是線下活動串連,更難以發聲;在抗中保台之下,社會各類的多元議題無法進入討論,假如社運團體不是一起維護本土政權永續,就會被打成傷害本土政權的惡人,沒有進一步談改革的空間。
師大政治所教授曲兆祥表示,蔡政府8年執政,讓台灣走上國際舞台,值得肯定,但對於蔡英文總統任內社會衝突加深,顯然「執政以後就換了腦袋」,只要當選成為國家的領導人,就會發現很多問題不是那麼容易,在野黨執政後,就是一種角色的轉換,到底要以理念為優先,還是以國家利益為優先,未來無論誰執政都必須面臨這樣的抉擇。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