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評論/游下韓上 新國會須從橡皮圖章角色還魂
![第11屆立法院立委1日報到,歷經二輪投票,國民黨立委韓國瑜(左)當選立法院長,圖為立法院臨時主席柯建銘(右)頒發當選證書。(記者杜建重/攝影)](https://pgw.worldjournal.com/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wj/realtime/2024/02/02/28882523.jpg&x=0&y=0&sw=0&sh=0&sl=W&fw=800&exp=3600&q=75)
在懸疑緊張中,立法院產生新的正副院長,唯黨意是從的游錫堃下台,國民黨的韓國瑜、江啟臣在民眾黨第二輪棄投下分別當選正副院長,藍綠白「新三國志」架構底定。過去8年,蔡英文完全執政下的立法院近乎喑啞,民進黨獨大的國會自甘癱瘓無為,退化為一只橡皮圖章。如今,人民以「三黨不過半」的魔咒將它喚醒。新國會未來也許硝煙蔽天,但總算可以還魂。
這次大選雖未成功締造政黨輪替,但綠營失去立法院最大黨地位,就是驅動民進黨「新威權」政府改造的動力。賴清德上任後,將無法再為所欲為,否則許多施政難以推動。值得注意的是,在角逐過程,僅8席立委的民眾黨策略運用成功,搶走了絕大部分鏡頭焦點,讓藍綠兩黨疲於應付。但回歸政治本質,民眾黨仍得遵循其「制衡執政黨」的初衷,選擇不當他黨的附從,以免年輕世代支持者流失。也因此,韓國瑜順理成章當選立法院長。
正副院長的選舉過程並非毫無懸念。藍軍一度傳出,內部有4席立委可能因不同原因被「挖牆腳」,是最大變數。所幸最後開票結果,52張黨籍票加兩張無黨籍「黨友」票全數開出,沒有人跑票。失去政權8年,藍營內部仍然雜質參差,使其「國會最大黨」的地位顯得脆弱。黨紀和忠貞問題,一直是國民黨最大的痛腳,朱立倫擔任主席多年,必須設法根治這種「離心症」才行。
這次投票的另一懸念,是民眾黨會選擇「綠白合」或「藍白合」?結果顯示,民眾黨選擇走自己的路,不當小綠,也不當小藍,但把順水人情送給韓江配。民眾黨最後一刻機巧地推黃珊珊參選院長,主要是為顛覆綠營譏白營「不投綠就是保送韓國瑜」的邏輯,反喊話綠營「不投黃珊珊就是保送韓國瑜」,一舉戳破民進黨的話語氣球。兩黨心機用盡,效果彼此抵消。民進黨抹紅韓國瑜未得逞,游錫堃仍得拱手讓出院長寶座,他也隨即面對黨內逼宮辭去立委,讓位給新人。
民進黨在國會淪為第二大黨,但迄今還嚥不下這個硬塊,因此不斷詆毀韓國瑜是「酒空院長」、「中國屬意的人」,意圖阻止他當選。這種態度,毫無民主素養可言。台灣民主政治三度政黨輪替,民進黨已執政16年,它卻對選民的抉擇如此輕蔑,並持續煽動政治仇恨,這難道不是民進黨的墮落?比起當初游錫堃從未擔任立委即出任立法院長,韓國瑜當過3屆立委,要論對國會功能及議事程序之嫻熟,韓國瑜勝過游錫堃綽綽有餘。對此,民進黨最好早日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礙,以免徒增賴清德施政的困難。
新科立委昨天上任,伴隨新正副院長的產生,為台灣民主掀開了新的一頁。蔡政府執政8年的傲慢,忘記了人民的期待和痛苦;而民進黨掌控的立法院罹患了早衰症,讓國會「反映民意」的功能喪失,這是人民選擇將它淘汰的主要原因。國民黨重掌立法院,加上民眾黨的磨刀霍霍,都有助於立法院重新啟動,扮演好「最高民意機構」功能,並導正行政部門目中無人、一意孤行的偏執作風。
這次韓江配順利出線,是否要視為民眾黨「暗助」,其實大可不必。說穿了,民眾黨只是根據自己的最大利益作出選擇,並非為了藍營。未來藍白兩黨是「既競又合」關係,既要合作制衡民進黨,又要彼此競逐選民的支持;以民眾黨之靈活,這可增加彼此問政的積極。因此,兩黨不必拘泥於分合,在各自擅長的領域分進合擊,才能發揮在野最大制衡戰力。(轉載自聯合報社論)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