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評論/國會惡鬥 是為爭賴清德或柯建銘的顏面?
藍白聯手通過《財劃法》等三大法案,綠營呼喚青鳥上街,痛批在野黨「毀憲亂政」,破壞財政,一副義憤填膺之狀。未料民進黨隨即被爆料,《財劃法》表決時有四人不在現場,否則即可擋下國民黨版法案,顯示綠委對其所謂「惡法」根本不以為意。更令人驚訝的是,綠營總召柯建銘以「黨紀」要脅黨團集體封殺大法官被提名人劉靜怡,卻轉頭向賴總統聲稱這是「黨團自主」,凸顯民進黨的民主邏輯錯亂至極。
仔細觀察,柯建銘下達絕殺令封殺劉靜怡,有三個針對性:一是對民眾黨同意權的反制,二是對劉靜怡過去多次批評民進黨的報復,三是不滿賴清德提名的借題發揮。這三個針對性,何者是柯建銘心目中的最優先,我們無從得知。無論如何,三者都可以互相借用為藉口。重點在,正因劉靜怡「藍綠通罵」,民眾黨認為她更具有「公正」特質,可以接受她出任大法官。相反的,柯建銘卻因劉靜怡「罵過綠」而下令封殺;如此一來,豈非意味綠營只容得下「捧綠」或「正港綠友友」?
若依照柯建銘的挑選標準,凡是曾臧否或論斷過綠營人士的人,即沒有資格出任大法官;那麼,賴清德接下來要重提大法官人選,視野恐怕就更侷限了。不難想像,這必然形成一種「兩難」之局:在野黨看得順眼的中立、客觀人士,勢必被執政黨當成眼中釘。如此一來,賴總統再怎麼挖空心思補足提名,最後可能都過不了關,補不了懸缺的七席。
最令人瞠目結舌的是,柯建銘以「黨團自主」為名,向賴總統報告要否決劉靜怡,而賴清德答稱「尊重」。這徹徹底底是一個「黑色謊言」。如果真的是「黨團自主」,即應開放黨籍立委依自主意志對劉靜怡投票;但柯建銘卻揮舞著黨紀大鞭,威脅他們:「誰投同意票,就開除誰!」在鍘刀威脅下,綠委哪有「自主」可言?要阻擋劉靜怡過關並非難事,只要區區幾票否決就能達陣;柯建銘卻要塑造出鋪天蓋地的絕殺氣勢,手段與目標未免太不相稱。也難怪,外界會覺得他不只是要給劉靜怡一個「好看」,而是要給賴清德一個下馬威。有人更形容,這是對賴清德的「背刺」,白話文就是「偷襲」。
面對自己提名的七名大法官悉遭「團滅」,其中唯一原可能過關者甚至命喪自己同志的亂劍之下,賴清德想必十分心痛,他遲遲未露面或表態。而此時此刻,他應該放下自己的心情,冷靜思索如何收拾這團亂局。
從蔡政府過渡到賴政府,民進黨必然會有一段艱難的適應期,從「一黨獨大」八年的予取予求,到如今「朝小野大」的必要妥協;這些,無論是總統府、行政院乃至立院黨團都必須調整自己的心態。前一波的「國會改革法案」之爭,賴清德雖利用大法官釋憲擋下在野黨的攻勢,事實上,只是延緩了自己要面對的陣痛。與此同時,卻招致民意更大的反感,認為賴政府罔顧朝小野大的民意。如今面對「三法」之爭,賴清德似乎企圖舊戲重演,但「大法官釋憲」這個法寶已經失靈,他兩手空空。
賴清德必須認清,柯建銘藉封殺劉靜怡打臉總統,不只是民進黨內部權威僭越的問題,更是國家體制傾斜的問題。柯建銘為了自己的顏面,遲遲拒絕接受民進黨國會少數的地位,卻屢屢以「老大哥」姿態挑起國會戰端。這只會使台灣政局日復一日陷在漫天煙硝之中,不會有改革法制、造福人民的機會,賴政府便留不下聲名。賴清德與柯建銘的顏面孰重,請想清楚!(轉載自聯合報社論)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