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關4個月「反應變慢」? 專家:封閉環境刺激少
台灣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涉京華城弊案起訴,台北地院27日裁定交保,民眾黨立委黃國昌日前表示,柯文哲被關押4個月,「反應真的沒有那麼快了」,專家指出,長期處於這類封閉環境,因缺乏外界刺激,可能導致反應遲滯、語言表達和社交能力下降等情況,應優先恢復生活自理能力,接著是原本社會角色重建,親友等支持系統也扮演重要角色,外界對其關注度、個案自身企圖心等,則都是恢復時間長短的關鍵。
台北地檢署依貪汙圖利、收賄罪等嫌起訴柯文哲,台北地方法院26日召開移審庭,審理柯文哲等5名在押被告羈押或交保,黃國昌當日晚間在場外發表談話時說,柯被關押4個月,在跟法官對談時,和4個月前相比,反應真的沒有那麼快了,講出來的話也沒有那麼有力氣了;台北地院昨裁定柯文哲交保,他昨中午步出台北地院時,被發現腳步一度踉蹌差點跌倒。
台灣社會心理復健協會理事長、職能治療師張自強表示,不特別評論個案,不過如以監獄受刑人,或長期封閉自我的個案來看,長時間少與社會接觸、缺少外界刺激,看到或聽到的人事物變少,且活動也多少會受到限制,導致大的肢體動作,或小的精細動作受影響。
整體而言,這類族群重新接觸外界人事物之後,的確可能出現退化或反應遲滯的現象,口語表達或應對進退也會受到影響,外界也能明顯看出前後差異,覺得老很多、退化很多。
除考量身體是否出狀況,也要觀察心理狀態有無被影響,張自強說,因為減少外界刺激,相關的思考也會減少,或因問視聽覺刺激減少,對於輸入ATN、使用電腦、計算題目等,需要高功能認知的行為,或日常生活能力也會下降。
從復健的角度來看,第一個會希望個案維持正常的日常生活能力,至少基本的進食、穿衣、盥洗等,跟過去相比有沒有不同,如有退化就要優先訓練,才能減少照顧者的負擔;基本生活功能維持後,則要恢復其原先的社會角色,例如原先是老闆、領導者,現在回過頭發現自己無法勝任,就要協助重建。
對於社會角色的重建,張自強指出,要從裝扮做起,因為在封閉環境中,可能因為管理方便等因素,需要統一的髮型、服裝等,當重新回到社會後,可透過觀看過往的照片、影片來協助重建,也可以照鏡子來學習。
當生活能力和社會角色都恢復後,接下來就是怎麼重新與人群接觸,張自強說,因為一陣子沒有接觸人群,第一時間接觸到的時候,一定會有所懼怕,或許沒有到社交恐懼症的程度,但可能講話會變得比較保守,思想也可能變得僵化,因為可能失去對人的信任,講話可能會有所遲疑或保留,能協助重建社交功能的,一定是最親密的伴侶、家人、朋友。
要花多久回到原先的狀態,其中一個關鍵是當事人自己的企圖心,其次是支持系統,旁人會很鼓勵,或勸說平淡過日子就好,都會有影響;社會整體期待也會是一個影響因子,相關討論度高或熱絡,所需時間原則上就會比較短。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