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評論/從大法官到柯文哲案 民進黨把司法當鷹犬
短短一周內,民進黨立法院黨團以祭出黨紀的強度,否決「一路罵民進黨」的大法官被提名人劉靜怡,台北地檢署則是按照黨檢媒一體的劇本起訴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前者赤裸裸展現大法官只能乖乖遵從黨的旨意,後者凸顯在野黨要面對國家機器的嚴苛檢視,從憲法法庭到檢調廉,都成執政黨打擊政敵的工具。
當民進黨把「不可批評民進黨」當作決定大法官人選的標準,正好坐實執政黨要的就是聽話的大法官,黨意高於民意,更高於憲法,把大法官視為黨國鷹犬,自毀社會對憲法法庭的信任;當無法掌控大法官的判決時,就癱瘓憲法法庭。透過這一戰,民進黨把青鳥變成笑話、把大法官當黨奴的心態,讓其他大法官被提名人、現任大法官同受羞辱,難道這些人是因為不敢批評民進黨、法令違憲也不敢指正,才獲得肯定?
「大法官須超出黨派以外,獨立行使職權,不受干涉」,司法院組織法訂有明文。但英系大法官過去8年在每個高度政治爭議的釋憲案中,百分之百配合執政黨,對行政機關違憲濫權作為罕見指正;卸任前又作出讓民意沸騰的實質廢死判決,還終結最新民意通過、許多民進黨人都曾主張的國會改革法案。大法官成為執政黨對抗多數民意的工具,更讓大法官公信力墜落谷底。
如今對國會新修正通過的財劃法、憲訴法、選罷法,賴政府有意由行政院送立法院覆議後再聲請釋憲,完全是循國會改革法案模式。對於國會通過,但賴政府不願遵守的法律,藉由大法官之手以暫停處分凍結,進而以違憲判決讓執政黨不滿意的法律無法上路。只要執政黨不願接受的法律,透過大法官就沒有見天日的機會。
除大法官為執政黨護航外,代表國家追訴犯罪的檢察官,也可選擇性對在野政治人物發動攻擊。北檢羈押柯文哲4個月後提出洋洋灑灑逾10萬字的起訴書;檢方企圖從柯文哲前後不一的論述、民眾黨對政治獻金管理的粗糙,塑造出柯文哲貪財酷吏、違法亂紀的角色,求刑28年半之外,還留下柯的來源不明財產案,以及民眾黨內多人藉販售競選小物謀私利等,都還在另案偵辦中,等於持續掐住在野黨咽喉,威嚇執法大刀隨時可能再出鞘。
民進黨在陳水扁執政後期,歷經檢調大規模查辦高官親信貪瀆的慘痛經驗,深知司法對政治可能的影響有多大;蔡政府上任不久就裁撤特偵組,8年任內再多弊案傳聞,幾無在朝官員重大貪瀆弊案被法辦,行政院前副院長鄭文燦在桃園市長任內涉嫌收賄案件,檢調可以壓案7年、兩度簽結,就是明顯例子。
比起鄭文燦被控在桃園市長任內貪汙案,500萬的行賄收賄過程,從金流、行蹤、雙方交換條件,有行賄者認罪詳述的內容,起訴書交代得一清二楚,既有人證、金流,也有監聽譯文、跟蒐照片等有力證據。柯案起訴書犯罪證據卻相對顯得薄弱無力,檢方既未查到1500萬金流,更沒有直接證人,連行賄收賄者間具體合意證據都沒有,就透過其他情境證據推演劇本,看似合理,卻缺乏具有殺傷力的犯罪證據。
大法官負有守護人權與法治的重責大任,民進黨常指控威權時期的大法官是執政者破壞法治的共犯,如今卻親自示範如何讓大法官成為執政者破壞法治的幫凶。至於負有摘奸發伏責任、代表國家執法的司法機關,只查在野黨,對執政黨的違法亂紀視而不見,民主法治國家中原該扮演中立穩定角色的司法,如今卻是最佳的政治鬥爭工具。(轉載自聯合報社論)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