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評論/政治進入大亂鬥 賴清德不該扮推手也不應袖手
民進黨在國會一再受挫,總召柯建銘喊出解散國會、解散國民黨、罷免韓國瑜和藍營立委等反民主口號,鼓動大罷免反制。行政院也不妥協,強硬祭出覆議、釋憲等手段拖延。在這種情況下,政治將進入空轉,演成浪費公帑、耗喪民心的大亂鬥。面對呼嘯而來的政治黑暗期,賴總統沒有一點避免正面撞車的盤算嗎?
從下令封殺大法官提名人劉靜怡起,柯建銘的一連串暴走行徑,被外界解讀為在向賴清德示威,展現不同派系對賴清德的不滿。綠營也有另一說法,認為老柯向在野黨宣戰是賴清德默許或授意,主因是賴總統對於無法主導全局極為不悅。此外還有第三種說法,認為綠營內部不同調是根據各自的立場行事,彼此並無扞格,也非共謀。
實際的狀況,更像是上述三種現象的綜合。一則,綠營派系對賴清德的控制欲感到不滿,因此藉「黨團自主」之名封殺劉靜怡以示洩憤。二則,賴清德主導反制法案和罷免亦非空穴來風,他一再提「更大的民主」,就在暗示公投、罷免和群眾動員的可能途徑。三則,所謂府院黨團是依「各自立場」行事,應是事後為粉飾太平的說詞;府院黨團可能迄今皆無計可施,宣稱各有立場比較易於轉圜。
民進黨的態度,昨天似出現了微妙變化。秘書長林右昌稱,府院黨從未討論過大罷免,賴總統上任不到一年,若談「全罷」勢必演成「全面對抗」,接下來的執政將成問題。賴清德的說法則比較曖昧,他表示理解黨團的感受,認為還有其他憲政程序可以努力,但他同時也強調絕對不能「退卻」。
林右昌和賴清德的表態,似乎暗示了執政黨並沒有硬幹到底的打算,至少不會發動柯建銘所謂的「大罷免」,而把自發性罷免留給民間團體自由發揮。這種態度,顯然更為務實。否則,朝野若持續在泥淖中對峙,在野黨通過的法案一再遭執政黨凍結或擱置,國會一切作為都是徒勞無功。如此一來,民怨必然不斷堆疊。如果民進黨強力推動大罷免,不僅違背「罷免由選民主導」的精神,且本屆立委就職尚未滿一年,綠營就吵著要罷免,這不怕鬧成國際笑話嗎?
一旦「大罷免潮」啟動,除了戰火連天,賴政府也將支離破碎,做不了任何實事。諸如,政府總預算案將繼續擱置,國會運作擱淺,大法官無法補足缺額,財劃法不知遵循新法或舊法,遑論罷免烽火遍地燃燒。如此,民眾可能安居樂業嗎?賴總統認為人民會樂見他領導下的台灣變成一潭泥水嗎?
爭強好勝的賴清德,或許尚未想清楚「四成總統」要怎麼當,所以左支右絀。他大法官提名從未徵詢黨內意見,所以可能過關的劉靜怡反遭黨同志封殺;他派韓國瑜出席川普就職並邀喝咖啡,但柯建銘隨即用「罷韓」打斷他的橄欖枝;他對沸沸揚揚的大罷免態度曖昧,任由外界揣測。這樣的態度,如何讓另六成選民相信他真心以國家為念?
當柯建銘頻頻暴衝,外界對他的粗魯與無知感到憤怒難抑;當政委陳時中跟進呼喊「大罷免」,讓人們看到卓內閣官員把「政委」當成「黨官」,倫理蕩然。這種「黨政不分」,其實也表現在「賴總統」和「賴主席」的角色糾纏上;賴清德許多時候是以「賴主席」角色在思考國政,忘了自己的元首高度。10年前賴清德拒進台南議會達兩百多天,顯示他自視「高於民主體制」;但今天身為元首,他能不在乎國家的正常運作嗎?
面對政治惡鬥,賴清德不該扮演推手,他也不應袖手!(節錄自聯合報社論)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