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訴法覆議 法官痛批:政院越俎代庖 讓司法捲入政爭
司法院代理院長謝銘洋前天在司法節學術研討會致詞時表示,目前司法面臨許多挑戰,其中一項就是憲法訴訟法修法,對憲法法庭運作造成影響。但有法官認為,行政院越俎代庖在覆議案說,憲訴法會造成憲法法庭運作窒礙難行,會讓司法捲入政爭。
立法院會去年12月20日三讀修正通過憲訴法部分條文,規定大法官未達15人時,總統應於兩個月內補足提名,另參與評議的大法官人數不得低於10人,要宣告違憲時,同意違憲宣告的大法官人數不得低於9人。
目前包括司法院正副院長在內的大法官共缺額七人,朝野嚴重對立,若無法至少通過兩名大法官,依憲訴法,憲法法庭將無法評議、做出判決與暫時處分。
有法官認為「憲訴法三讀通過後,行政院沒問司法院意見,就越俎代庖在覆議案說會造成憲法法庭運作窒礙難行。種種作為,不但把司法捲入政爭,也表現出司法會挺執政黨的樣子,只會逐漸侵蝕減損大法官的獨立與中立性」。
憲訴法2022年上路,修法主因在於大法官審理案件,規定大法官解釋應有出席人數三分之二以上同意的高門檻。實務上大法官極少人會「請假」,也就是不管是否同意,都須拿到15席大法官中的10票。
現制改為大法官現有總額三分之二以上參與評議,大法官現有總額過半數同意(八票),就可作違憲或合憲判決,期望提高效率。
憲訴法時期所做出的判決,絕大多數都是由人民或法官所聲請,與政治相關的案件除國會改革法外,僅2022年台北、台南、台中和嘉義市議會所聲請的「萊豬」案、在野38名立委提的「農田水利法」案,以及2023年「公職年資併社團年資」案,不過該案為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與地方法院法官所聲請。
此外,立法院10日否決行政院提出之「憲法訴訟法」覆議案,政務委員林明昕拋出想法,可提「預防性權利救濟」。對此,王鴻薇批「賤招」,她說,從中華民國行憲以來,從未針對還未公告施行的法律,憲法法庭受理釋憲或暫時處分,民進黨要破天荒,開此惡例嗎?
國民黨立委李彥秀表示,治本之道,就是賴清德總統立刻補提名大法官人選,讓憲法法庭重新運作。賴清德政府什麼議題都選擇「硬幹到底」,心中只有輸贏,沒協調。
FB留言